去年,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第一届毕业生,32人仅4人工作,其余继续深造,大胆开辟的新学院揾工比例低引发关注。昨日上午,2014届毕业典礼举行,博雅学院迎来第二届毕业生,为26位本科生和7位研究生,本科生揾工比例从第一届的12.5%,增长至第二届的23.1%,近乎翻了一倍。
毕业去向更多元化
博雅学院院长甘阳介绍称,今年26名本科毕业生中,6人工作,2人当村官,1人参军,1位新疆学生回家乡就业,16人继续深造,“我之前说过希望三分之一学生工作,三分之一读研,三分之一读博,现在还是读研居多。”不过,与去年第一届毕业生32人仅4人找工作相比,距离甘阳的多元化期待更近一步。
大一大二通识教育,大三开始选择专业方向,毕业生分别拿到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的学士学位。本科生四年课程,学习古希腊文、拉丁文,读《孔子》、《孟子》、《左传》、《诗经》等古文经典,一部书读一个学期。每个月都得写5000字的读书报告,阅读任务之重,令多数学生叫苦不迭。
选择去参军的毕业生刘必然,说自己入学时对要修学拉丁文等课程感到不解,经过一系列西方古典等课程的学习以后,发现对很多东西的理解不一样,“很感激大学四年能有与一般大学不一样的教育,也是因为博雅学院,我才有勇气选择当兵。希望以后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和军队生活结合起来。”
依旧选择二次招生
成立5年,迎来两届毕业生,甘阳对于博雅学院教学的自信,有坚持通识教育的底气,但也不时流露“怯意”,“最根本的是希望学生做一个清清爽爽的人,但我不能把话说太满,社会是个大酱缸,现在还早。”他透露,学院已经启动对每个毕业生的跟踪工作,关注他们的发展动向,用更长的时间来验证博雅模式。
“毕业的学生们都有联系,他们的状态还是很不错,至少都很正能量。”同时担任重庆大学博雅学院的顾问,甘阳透露重庆大学今年首次开放了志愿投档,但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依旧采取二次招生,“重大人文社科比较弱,出于增设文科学院的考虑可以理解。中大还是坚持二次招生,本来博雅学院的专业选择就是各种各样的,不是一个单一方向。”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4-06/23/content_47611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