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6月20日电 记者2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2014年该校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招生计划大幅增长,超过4倍,学校将对新入校的贫困学生采取更多帮扶政策。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中山大学2014年继续面向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投放贫困地区农村急需专业,实行定向招生,计划数为460人,是2013年的5倍以上。
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贫困学生的数量增长了4倍多,我们对贫困学生帮扶的标准不会降低,包括学习和生活所必须的经费支持,以前的标准将作为最低标准,我们宁可在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费中挪出一部分来支持贫困学子,并在他们入校后的学习和将来就业方面都给与帮扶,在整个校园营造一种“主动伸出帮扶之手”的校园文化。
据了解,中大已经在贫困学生入校后的专业培养、日常管理、经济资助、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工作有了体制机制的保障。
同时,与以往不同的是,从今年开始中山大学的创新班、激励班等将面向所有学生,每个入校的学生都有机会申请,最后由自己决定适不适合入读。“让创新从利益驱动到兴趣驱动,各种门类的创新训练框架里给各个学生机会,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培养。”许宁生说。
中山大学每年投入近1500万元资助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训练。近两年来,校级以上(含国家级、省级、校级)立项资助的学生科研项目每年平均近500项,资助经费年平均约310万元,涉及学生人数每年平均2420人,占年级学生约30%;中山大学还设立大学生竞赛专项经费,资助专业技能、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业能力等学生竞赛活动,平均每年投入210多万元。
原文链接: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4-06/20/c_1111247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