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起便失去双臂,参加过田径比赛,四年前,他高考取得了云南宜良县文科状元的成绩,却因为身体残疾被多家大学拒绝,最终入读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如今,这位曾因坚强毅力感动无数人的励志小伙杨孟衡要大学毕业了。大学期间他成绩优异获得保研机会,他选择了回到家乡。如今,他最不舍得大学里四年来坚持照顾他的朋友和恩师们。
想帮家乡孩子开拓视野
对于杨孟衡来说,这段时光是令他最为珍惜的。昨日下午,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记者见到杨孟衡时,他穿着帅气的衬衫、西裤,打着中山大学标志性的红色领带。杨孟衡正准备和朋友们一起拍毕业照。面对记者的采访,他面带微笑,十分大方。不过,空荡荡的双袖揭示了他的特别之处,而他正是在没有双臂的前提下,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成为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如今,他还被学校保送至家乡的云南大学就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继续自己的学业旅程。
大学四年,杨孟衡说自己最大的想法还是感恩,失去双臂给他生活造成了一些不便,但幸得老师同学们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谈起未来,他说特别希望回到家乡,今后成为一名教师,帮助家乡的孩子们开拓视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在大学里生活,杨孟衡大部分的事情都能自己解决,总觉得“能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麻烦别人”。不过,有一些事情他需要旁人帮忙,到饭堂打饭他没有办法自己拿着餐盘,只能请同学帮忙将餐盘放到饭桌上。同学们还为杨孟衡组建了一支“7人分队”,分别轮流7天照顾他的起居,帮助他打饭。而经常照顾他的同学们,都与他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室友占智才说,杨孟衡非常热情开朗,特别自立,“虽然看起来是我在照顾他,但实际上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价值更大。”
乐观情绪感染身边人
6岁时,杨孟衡不知怎么爬上变压器,10万伏的电压通过杨孟衡幼小的身体,几秒钟后他便昏厥。经过紧急治疗,杨孟衡双臂被截去,他成为一个残疾人。他开始练习用脚和嘴进行生活起居。用脚写字、吃饭、洗脸,如今,他用脚写出的书法作品还屡屡获奖。
进入了大学后,杨孟衡的日子过得特别充实,他不仅要每天学习自己专业的英语,还辅修了西班牙语。他的乐观情绪不断地感染着身边的人,为此他站上演讲台,将自己的经历讲给不同学校的人听,曾参加了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录制。
大学假期期间,他会被邀请去不同地方的一些中小学、高校里进行演讲,“一方面自己希望去不同的地方,另一方面想让更多人接触到阳光的一面。”杨孟衡说。
大二下学期暑假开始,他还召集了分布在各大学的高中同学,大家一起办了一个教学培训班,他负责教授英语。几个假期下来,他教过的学生已经超过400人,而渐渐的,他也将自己的职业规划由一名口译师转变为做一名教师。
昨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前的毕业留言板上,杨孟衡用嘴握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虽然对未来有些憧憬,但他对中大有着深深的不舍。在他看来,大学四年里学到的,远不仅仅是英语知识,人的善良、互助,思想上的自由、包容,同学做事的认真,都将是他今后的人生财富。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N/html/2014-06/18/content_2111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