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南粤之窗频道6月5日电 6月5日,“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怀士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中山大学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环南中国海研究院、亚太研究院、海洋学院承办,旨在抓住新时期战略机遇,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据介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蕴含着和平、共赢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要为这条历史上的和平互利之路注入全球化时代的新内涵,良性而可持续的经济合作与促进相互理解尊重的人文交流齐头并进,以实现区域内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谐共处。
广东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春洪在会议上提到今后推进与有关国家的合作设想。他说,广东初步提出加强与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能源、交通设施、社会文化交流、旅游合作、海洋经济合作领域及发挥华人华侨的作用等八个领域的合作设想。此外,广东还应依托粤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联合港澳地区和兄弟省区,共同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本次研讨会还成立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并为研究院正式揭牌。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介绍,该研究院以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国家软实力研究院、亚太研究院和海洋学院为基础,联合广西民族大学、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嘉应学院等学术机构,以及经济、科技、外交、国防等相关部门,为积极响应国家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设想,根据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规划要求而组建,旨在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创新研究,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研究领域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
据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立足于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从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全球化背景下,将南部陆疆、海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和地区以及周边社会作为一互为联系的区域网络,集中力量深化研究以人为出发点的国家利益、由海上丝绸之路构建的区域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太平洋与印度洋区域发展战略、中国与东盟关系等现实问题,提出我国对于南部边疆与海上丝绸之路问题上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战略规划与对策。陈春生透露,届时,将利用中山大学多学科的师资力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以科研创新、理论与技术并进的高层次人才,并着力培训亚洲非洲各国的政治精英,扩大中国与中华文化在该区域的影响力。成立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将重点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的文明进程、海上丝绸之路区域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网络与流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研究、东南亚国家的政治走向及其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海洋法与非传统安全及海事合作机制这七个方面开展研究。
原文链接:http://nanyue.haiwainet.cn/n/2014/0606/c455803-2071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