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5月29日,2014年《自然》杂志国际会议在广州正式开幕。本次会议由《自然》杂志与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丹麦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30多位专家学者将进行为期三天的交流活动。这是《自然》杂志正刊出版以来,首次在广州举行此类会议。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然》杂志资深主编玛格达琳娜·斯基珀(Magdalena Skipper)博士表示,近年来,中国在基因组学和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作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突破。会议选址广州,是因为广州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的高校、研究所等资源,这将为国内外科学家进行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宽广的平台。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以基因组学和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打造未来个性化医疗。23名世界顶级学者在未来三天将就干细胞操控、细胞重编程、组织工程学和基因组编辑等生物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利用干细胞操控、细胞重编程等手段对疾病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的问题开展研究等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基因组学和干细胞如何应用在眼科领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刘奕志教授表示,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因为眼球可以独立于人体,我们可以从观察经过治疗后的眼球变化情况,从而为基因组学和干细胞治疗提供参考,基于此,探索更多的基因组学和干细胞的治疗方法,为眼疾患者带来光明的福音。”
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向来是广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对此,斯基珀博士表示,在《自然》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3%完全来自中国,“但如果把海外华人发表的文章也算入其中的话,比例将会大很多。”她希望和中国的研究者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
原文链接: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4-05/30/content_7310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