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抓住建设“海上丝路”机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4-05-26封二 作者:毛艳华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5-28 阅读量:

广东地处东南亚板块和东亚板块的结合位置,是两个板块之间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必经之地,一直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经济体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从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看,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无疑对于广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有利于广东加快形成与世界经济规则接轨的经济体制

开放型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表现在货物贸易的进出口上,还包括服务、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在全球或区域大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来看,开放型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制度,该经济制度致力于主动对接世界经济以及世界经济规则。199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技术、资源等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如TPP和TIPP)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管理体系和政府经贸管理体系。对广东来说,外向型经济是广东经济最根本的特征,主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广东的投资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形成与世界经济规则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率先实现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型,从而继续发挥好新时期改革开放试验田、排头兵的作用。

有利于广东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外贸易主体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贸易总额高达6900多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7.9%,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优越的经贸合作基础。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沿线经济体的贸易便利化合作,提高政策透明度,简化通关手续,增强可预见性,提高效率,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同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改善区域内的投资环境,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而促进贸易投资进一步增长。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给广东企业带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区域性市场,有利于广东企业拓展“走出去”渠道,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在境外设立产业园区,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建立生产与营销网络,提升企业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能力,大力推动广东企业在上述地区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外贸易主体。

有利于广东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近年来,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商品构成依然是中间产品占据较大份额,最终产品的贸易比重较小。此种贸易格局,本质上是由于广东与东盟仍主要处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地位决定的。金融危机使得国际需求正加快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转移。总体上讲,“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济体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通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沿线区域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建立区域内一体化最终产品市场,扩大区域内最终产品贸易,将有利于优化贸易结构和进出口市场结构,这对于广东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广东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目前,广东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上的生产优势已逐渐丧失,迫切需要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优势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巩固和提高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因此,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增强与沿线经济体经贸合作的优势互补性,将有利于广东化解产能过剩,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从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有利于广东加快实现各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毗邻港澳的优势,依靠香港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吸收外资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而粤东和粤西地区由于远离港澳,缺乏对外经济合作的通道,难以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的格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将有利于推动广东沿海城市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广东沿海城市群的对外开放和外经外贸发展的新格局,从而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广东区域经济合作与产业分工,实现广东省各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平衡和谐发展。

作者系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