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5月22日电 中山大学中文系和新华社广东分社20日在中山大学举行座谈,双方表示,将合作推进“南岭纪事”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筹备“南岭纪事”走进中大座谈会,共同为南方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新华社广东分社“南岭纪事”全媒体文化平台,是以原广东省直属企业南岭煤矿过往半个多世纪岁月集体存在和记忆为题材,通过号召以南岭煤矿为主体的南岭山区的厂矿企业及周边所属乡镇人群参与收集素材及征集故事梗概的全媒体平台。
“南岭纪事”的第一阶段以网络小说大赛形式,面向文学青年、面向社会大众征集优秀小说和故事梗概,最终将优秀小说作品改编拍摄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多媒体产品。该平台目前已取得广东省作家协会、韶关市委宣传部、解放军报、中国妇女报等中央和地方专业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担任网络小说大赛评委会主任。
作为中山大学中文系78级校友的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杨春南说,设立“南岭纪事”大学生实习平台,可以为生活困难的学子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为有志于文化创作实践的年轻学子提供网络实践平台。
“南岭纪事”全媒体平台目前吸引了数以千计当年跟南岭煤矿及粤北山区厂矿企业有密切联系的职工家属和城镇居民,包括部分当年广州高校毕业分配到南岭的大学生们参与回忆写作,目前已收集到数百篇回忆文章,生动勾勒了南岭煤矿及粤北山区厂矿企业过往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彰显了中华民族众多传统美德和鲜活的人性光辉。
杨春南说,粤北西连桂东,北接湘南,是广东喀斯特地貌的主体地区,也是广东多年扶贫的主战场。如何解决粤北的扶贫问题,是困扰广东半个世纪悬而未决的问题。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粤北的生态优势逐渐凸显。人类未来社会中的“钟摆社会”趋势临近广东,并被现代高铁运输系统催生,数以千万计的珠三角城市人将被粤北休闲旅游度假空间所吸引,从而为粤北扶贫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历史机遇。
目前,新华社广东分社联合广东省政府相关厅局推动的粤北高地公园项目,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共建”的方式,汇集各方资源及社会力量,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面对全国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需要文化冒头,在文化建设方面需要更多“南方故事”,需要跨界合作共同推进“集体记忆文化平台”建设。
中大中文系主任李炜说,在一个浮躁的年代,“坚守就是一种专业态度”。作为老牌重点大学的知名学科,中文系一直在坚守自己的“专业边界”,要求学生苦练“文笔”这门安身立命的基本功,本科生毕业前要求写作100篇文章,已经坚持27年。此外,中文系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继续参与校外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对新华社广东分社高地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中文系也会积极参与。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说,大学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华社广东分社来中山大学寻求合作,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实践机会,同时也对中山大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山大学乐见双方的合作,愿以中文系与新华社广东分社合作项目为平台,把双方合作拓展放宽到中山大学各有关专业学科、院系中去。
双方认为,通过新华社扁平化对接地方政府、市场资本、社会资源,搭建和开展相关文化、生态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必然能产生不可估量的文化和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