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专家学者评说《雷州文化概论》(节选)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4-05-18第B5版 作者:羊城晚报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5-19 阅读量:

编者按: 由中山大学著名教授司徒尚纪著的《雷州文化概论》,在今年3月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从理论和学术层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雷州文化和雷州民系,建立了雷州文化的理论体系,是一部扎实厚重的开创性力作,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做出了一大贡献。此书出版后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好评。现将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著名教授韩光辉先生和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历史系著名教授张荣芳先生对《雷州文化概论》一书的评说登载于此,以飨读者。

挖掘论证雷州文化的力作

张荣芳

今年3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司徒尚纪著的《雷州文化概论》,这是司徒尚纪教授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我是广东省湛江市廉江人,少年是在雷州文化哺育下成长的。青年以后虽在北方学习、工作,但雷州文化的要素常萦回脑际。现在读到司徒教授这部大作,十分高兴,谨表示敬意和祝贺!

雷州半岛处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被誉为“天南重地”。此地不仅对我国具有极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而且其区域文化和社会族群即民系,也有独特的个性,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文化区域和民系,在文化学上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岭南文化版图上,只划分广府、客家、潮汕三种地域文化类型以及相应的三大民系。因此,广府文化,广府人;客家文化,客家人;潮汕文化,潮汕人的概念,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使用,并开展深入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而雷州文化,雷州人的概念得不到重视和社会的认同而被边缘化,这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有关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和报告中,已使用“雷州文化”概念,把雷州文化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一样,列入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司徒教授选择雷州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希冀建立起雷州文化的理论体系,揭示她产生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发展规律,分析雷州文化各个要素,总结其风格、优势和不足。与此同时,阐明与此相应的雷州民系概念。以此研究成果,推动雷州文化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我认为本书是挖掘论证雷州文化的标志性之作。理由如下:

第一,首次构建了雷州文化与民系的理论框架,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这一区域文化和民系的客观存在,这在岭南区域文化研究中具有创新意义。

作者在《绪论》一章中,论述了区域文化概念、民系概念、区域文化与民系的关系,雷州文化与雷州民系、雷州文化和雷州民系在岭南区域文化和民系版图上的位置。

本书认为,区域是指一个有相对独立性的地理单元。区域文化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这种文化有其特定的性质、内涵、结构和历史。这些要素的整合,才组成区域文化概念。要构成区域文化,它必须具有区域基本相连成片、比较一致的文化演进过程、共同的文化特质和风格、比较一致的文化发展水平、以历史地名命名、存在一个区域文化中心等特点。这些区域文化的观点,符合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世界学术的视野,也符合中国的国情。

民系的概念。民系也称族群,是同一个民族内部由于文化特质的差异而划分的群体。民系是民族中各个支派。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民系形成的条件及构成民系的基本要素等,进行深入讨论,取得重要成果。作者吸收了海内外的研究成果,认为构成民系,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自我认同等各种因素。这些观点,反映了学术界的研究水平。

根据上述关于区域文化和民系的基本理论,雷州文化与雷州民系的概念是否可以成立?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雷州文化产生于雷州半岛特定热带地理环境,是雷州人适应、开发利用这种环境与资源的产物;它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演进和自北向南的空间拓展过程、特点和规律;它具有鲜明的异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特质和风格,构成一个海陆文化兼具的地域文化体系。传统雷州文化以历史上雷州府治雷州城为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则以湛江市区为雷州文化中心,形成传统与现当代雷州文化中心双璧。雷州文化这些内涵,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抽掉其中一项,雷州文化就不成其严格意义的文化体系。

雷州民系,有它产生、定型、成熟的历史过程。雷州民系具有以下主要文化个性:居民使用雷州话;使用雷州话的居民几乎都分布在雷州半岛,并且地域连成一片,形成共同地域;有共同的经济模式,以农业为主,或农渔并重,兼及以海为商;居民历史上崇拜鬼神,风俗活动频繁,民风以淳朴著称,可谓有共同的心理素质。因而,雷州民系的概念是可以成立的。

雷州文化与雷州民系,两者互为依附之关系。它是岭南一个重要区域文化和相对独立的社会民系。在岭南区域文化和民系上,与广府文化,广府人;客家文化,客家人;潮汕文化,潮汕人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对岭南文化和历史,乃至对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作出过重要贡献。这种雷州文化与民系的理论构架,在过去的论著中未见有如此详尽者。

第二,挖掘雷州文化与民系的丰富资料,以雄辩的事实证明所构建的理论框架。

《绪论》以下分雷州文化和雷州民系形成发展的地理环境、历史演进过程、雷州热带农业土地利用、雷州方言文化景观与分布、雷州发达的热带海洋文化、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多元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人才和流寓文化、器艺与文学艺术、雷州文化的风格等十一章,论证和叙述了雷州文化和雷州民系的方方面面。所用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碑刻、考古、民族调查、方言调查等等。注重吸收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论证比较严谨,其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叙述清晰,可读性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与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广东文化组的同事们,走遍了雷州文化覆盖的地域范围,包括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廉江市、湛江市区以及吴川市部分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关于雷州文化的调研报告》,向省政府作出建言。本书是充分利用文献材料,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而写成的,是我至今所见的关于雷州文化的理论框架较完善、学术价值较高、内容最详尽、资料最丰硕、叙述最清晰、最具实用价值的经世致用之作,可以说是雷州文化与雷州民系的百科全书式的好书。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