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山大学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展开远程面试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05-21 作者:冯爱琴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5-22 阅读量:

5月14日、16日,根据《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实施办法》,经初审,中山大学对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397名贫困地区农村考生进行了远程面试。面试通过的考生按照高考志愿报考要求,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一本控制线即可录取,学校已为他们入校后的专业培养、日常管理、经济资助、职业规划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

考察重点:自强精神与发展潜质

今年中山大学首次开展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自主选拔录取工作,基于考生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面试重点考察是否具备自强精神与发展潜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自主选拔考试是中山大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机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之一,重在为贫寒子弟点亮希望之灯,让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在困难环境中仍然乐观坚持学习的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面试方案:远程视频与全面考察

考虑到高考临近,为节省考生赴考的时间及花费,中山大学首次采用远程视频面试的方式。面试环节由3名考官向1名考生提问,考生根据省份分成若干组,考官在每组考生中随机连线考生视频,其余考生等候,逐一完成面试。担任此次面试的考官大多是有着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专家,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考生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考官通过个人成长、家庭影响、社会交往、问题解决能力、专业认知、发展规划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录取机制:强化信息公开与监督检查

按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中山大学严格按照《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实施办法》对考生报名申请进行审核,确定参加面试的考生名单,面试过程全程录像。学校在选拔录取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将选拔办法、程序以及结果向社会公示。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同时接受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考生印象:强烈的读书愿望与改变现状的决心

“在高考前夕听到中山大学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组织自主选拔考试的消息之后,我很激动,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这样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 来自甘肃的杨同学对考官表示。考生们对考试也格外看中,“现在我们这里只有在重要的节日才穿民族服装,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来自广西的一位苗族女孩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笑着对考官说。

“强烈的读书愿望和朴实品质的自然流露,这是这群孩子们给我最大的印象。”一位考官对记者表示。来自广东河源的吴同学,农村出身的他自幼喜欢在田野中欣赏美丽的乡村风景,可是近些年因为工厂的内迁导致家乡污染愈发严重,他想报考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以后成为一名环保人士,希望通过所学来改善自身以及家乡的困境。 “母亲对我的影响最大,父亲在外务工,收入有限,家里的负担主要压在母亲一人身上,她每天早上五点出门,晚上八点回家,含辛茹苦地照顾着我和妹妹。一想到她的辛劳,我怎能懒惰。”提及家庭对他的影响,不禁潸然泪下。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在中国的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普遍存在,来自云南的王同学就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幼儿园到现在,她一直与奶奶以及一位如今92岁高龄的老祖母生活在一起。“父母虽然常年在外打工,不在我身边,但是非常关心我的学习,不时寄书本与文具回来给我,初一时寄回来的复读机我一直保存至今。”王同学表示。自幼生活在四周大山环绕的坝区的她,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接受更好的教育。

自信、乐观、朴实、坚强是这一群体给考官的最大印象,当然也有少数考生也许是因为过重的负担,稍显沉默与无奈。无论如何,改变现状、渴望走向广阔的世界却是他们一致的心声,让身边人过得更好是她们最大的心愿也是学习的动力。“通过了解考生的家庭熏陶、社会交往,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生活脉络、意志品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潜质。与他们的交谈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能明显感受到他们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且不少考生表示以后要运用所学回乡建设,这是让我们感到欣慰与敬佩的。”一位考官表示。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