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东科技报】突出贡献奖 计亮年院士:真实是做科研的第一步

稿件来源:广东科技报2014-05-02第4版 作者:叶青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5-07 阅读量:

2013年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颁发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计亮年。计亮年是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与教育家,专长配位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1983年,他首次证明了“茚基动力效应”,这项成果为廉价金属锰代替贵金属作为氧化均相催化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他在中山大学白手起家建立生物无机化学实验室,把无机化学从30多年前的一个国内外毫无影响的弱势学科,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外最强的学科之一。

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前夕,计亮年在其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计亮年穿着质地朴素的西装和休闲裤,脚上一双洗得干净的运动鞋,精神矍铄,神态安详,和蔼可亲。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80岁的计亮年,与我们分享他66年的创新生涯……

创建中大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团队

解放前少年时代的坎坷经历为他走到今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计亮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英国泰晤士报上海分社的高级职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家境开始衰落。在他仅6岁和9岁的时候,母亲和父亲就因肺结核病不幸相继去世。少年的他饱尝了战乱贫寒和国破家亡之苦。14岁时,念到初中的他不得不辍学,进入上海皮革制品厂当学徒。1949年,上海解放,给他带来学习的机遇。

无比渴望知识的他,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的营养,白天在工厂打工,晚上进入夜中学,凌晨进补习班,三年内他自学完高中所有课程。

天道酬勤。1952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山东大学化学系,开始了他为之倾注满腔热情的化学研究生涯。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涯,让他倍感珍惜。1956年毕业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广东工学院、中山大学任进修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

1975年,计亮年调入中山大学,给他创造一生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机会。1978年铜萃取剂合作研究项目使中山大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第二完成单位)。 同年,他被选为校内第一批重点培养教师,现已从事教育工作56年,学生桃李满天下。在科技奖励大会现场,他的学生、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罗远芳为恩师计亮年获得突出贡献奖送上自己的祝福。

1976年至今,计亮年一直重视和提倡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学者,在生物无机化学交叉学科开展研究(即生物体系中的配位化学)。他创建的中山大学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团队,始终瞄准在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环境、能源、生命等危机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金属酶化学及应用转化为研究对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茚基动力效应”的三位贡献者之一

尽管已经80岁高龄,计亮年仍坚持工作,即使大年初一,他都早早到实验室去他。他一生最亲密的伙伴莫过于实验仪器和化学方程式。勤奋也正是计亮年取得成功的唯一秘诀。

1982年,计亮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巴索罗(F. Basolo)研究组任访问学者。其时美国西北地区正处于寒冬,可他为了能多做实验,经常凌晨四五点就踏着积雪到实验室“抢数据”。等到9点同事来上班时,计亮年早已做完实验数据,回到图书馆自习去了。

正是这种拼劲,让计亮年在美国一年研究期间,首次发现“茚基动力效应”,在《Organometallics》、《 J.C.S.Chem》、《 Commun》等著名国际优秀刊物上发表“茚基动力效应”论文3篇。这些成果为廉价金属锰代替贵金属作为氧化均相催化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国际无机化学权威、当年任美国化学会主席巴索罗院士在他的传纪书中把计亮年誉为发现“茚基动力效应”的三位贡献者之一,并还提到“计亮年教授在我的实验室一年研究中,做出了一些卓越的研究结果”。

1983年,计亮年从美国回到中山大学。他带领团队白手起家建立生物无机化学实验室。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1983年中山大学无机化学学科设立硕士点;1990年设立博士点;2005年建立生物无机化学与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2007年无机化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无机化学从30多年前的一个弱势学科,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外最强的学科之一。

计亮年强调建设好无机学科,首先要引进真正的人才,人才请进后,还要给予他们大力支持和帮助。在他担任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期间,从国内外引进一批以陈小明教授为代表的优秀人才,他的一切努力说明:科研的成功绝不会是坐等而来的。

“对任何人要宽宏包容”

计亮年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力更生+勤奋+刻苦+毅力+机遇+正确的方向+良好的情商。

除了勤奋、认真、毅力和机遇外,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靠智商,更要靠情商。情商包括人际关系。他强调要多关心别人,“人家好,就等于自己好。对人好一定会有好报,即使没有回报,心里也高兴,说明我帮助了人,并且有能力帮助人。”他强调对待任何人,都要有宽宏包容的态度,每个与计老师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宽容和蔼的态度所感染。

他生活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任何物质上追求,为人极其低调。儿子在国外,家里只有他和夫人,他坚持自己煮一日三餐。出门搭地铁或坐公共汽车,“这样方便又环保”。谈到家务事,他还调侃了一句“家务事自己做,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呢”。

当谈到科研,计亮年强调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凡是他带过的学生,一定铭记一条做科研的原则:脚踏实地,严禁作假。他强调,对待科研,若有一丝一毫造假的心理,是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成果。真实是做科研的第一步,获得公认的成就,必须经受同行,实践和实际的检验。

对于自己获得突出贡献奖,计亮年说:“从一个童工成长到院士,我感受过人间冷暖,但大爱一直鼓励我前进。获奖给了我机会感谢中山大学和关心我的人,以及回报社会。”他表示,将把个人部分奖金悉数捐给中山大学贫困生。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