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5月9日电 5月9日上午,由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的教育学院(学部)共同主办的“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4年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怀士堂举行,本次论坛将持续到5月10日。自2010年至今,论坛已连续举办四届,并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次论坛继续秉承宏观反思与具体研究相结合以及“远见、反思”的精神,与会嘉宾围绕“中国文化 中国教育 中国人”的主题,分别对中国文化重构与新时代教育体制重建、中国新时代大学使命、科举制与高考改革、未来中国人与教育目标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反思和研讨。
本次论坛邀请的30位顶尖专家和学者依然是关注中国教育问题,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士,包括顾明远教授、袁振国教授、石中英教授、陈洪捷教授、范国睿教授、胡建华教授、杨东平教授、甘阳教授、劳凯声教授、周洪宇教授、睢依凡教授、万明钢教授、焦建利教授、黄旭教授等。
袁振国教授在会上发言说,高等教育的发展要着力于多方面,首先一定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次,要坚持以本科为本,搞好本科教育才有研究生教育。而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认为,以学生为本,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但这是现在大学做得最少的。对此,黄达人教授建议放开学生转专业的选择权。
古语有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刘海峰教授认为,中国人对教育的关注是高度重视,甚至是过度重视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高考制度改革,就需要考虑到中国的文化逻辑。高考不单单是教育问题,往往还是社会问题,有时候还会成为政治问题,所以中国高考很难突围,而只能在长远规划基础上渐进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