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广东科技奖励大会在穗召开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4-04-30第A01、A03版 作者:谢思佳 雷雨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4-30 阅读量:

29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省委副书记马兴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天鸿,省政协副主席梁伟发出席会议并为“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朱小丹在会上讲话。徐少华主持会议并作全省科技工作报告。

受胡春华委托,朱小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对去年全省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朱小丹指出,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爬坡越坎的关键阶段,转型升级越是艰难,越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越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全省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有机融合,加快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以更大力度推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

朱小丹要求,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重点突破、开放融合,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在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积极探索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抓多主体协同创新,努力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跨越。加强省部产学研合作、部门协同和省市联动,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三是抓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社会民生领域科技攻关。四是抓创新环境优化,努力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上呈现新气象。完善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形成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凝聚全社会创新力量。五是抓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在提高科技服务管理水平上取得新成绩。加强宏观引领与统筹服务,推进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计亮年获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交直流并联大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项目、“深圳市南山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另有一等奖30项、二等奖78项、三等奖151项,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从皮革厂学徒到学科带头人

计亮年数十年潜心生物无机化学研究,获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计亮年“广东省2013年度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会前,计亮年院士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计亮年现任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与教育家。专长配位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他和美国西北大学同事Mark Rerek博士于1983年首次证明了“茚基动力效应”,这项成果为廉价金属锰代替贵金属作为氧化均相催化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他带领的研究团队为提升我国和我省生物无机化学科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广东省的生物无机化学交叉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已成为广东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支点,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

埋头学术 创建中大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团队

身着整洁朴素的运动衫和休闲裤,脚上一双洗得干净的运动鞋,计亮年端坐在记者面前,尽管满头银丝,但他精神矍铄,和蔼可亲。

计亮年的一生并不平顺。1934年,计亮年出生于上海一个职员家庭。在他年仅6岁和9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和父亲就因肺结核病不幸相继去世。少年时代的他就饱尝了战乱贫寒和国破家亡之苦。14岁时,正在念初中的他不得不辍学,进入皮革制品厂当学徒,1949年后才再次获得学习机会。

天道酬勤,1952年他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山东大学化学系,开始了他的化学生涯。1956年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广东工学院、中山大学任进修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

1975年,41岁的计亮年调入中山大学,这给他创造了一生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机会。时任中山大学化学系讲师的他,一个学期要给研究生上三门课。在金属酶研究领域发表系列性论文700余篇,他引超过8000次。正是不懈的努力为计亮年的成功埋下伏笔。

1976年至今,计亮年一直重视和提倡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学者,在生物无机化学交叉学科(即生物体系中的配位化学)开展研究。他创建的中山大学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团队,始终瞄准在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环境、能源、生命等危机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金属酶化学及应用转化,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留学岁月 凌晨4点半起床到实验室抢数据

计亮年院士已经80岁了,但他每天还去上班,执着探索是他走上科学道路,并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回忆自己的一生,他有几个难忘的瞬间。

1982年的冬天,计亮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做访问学者,为了能够在其他同事上班之前用上实验室里的仪器,他像往常一样,经常凌晨4点半起床,冒着美国西北地区的寒风,来到实验室“抢数据”。实验室因此把钥匙都直接给了他。

等到9点同事来上班时,计亮年早已做完实验数据到图书馆自习去了。正是凭借着这股冲劲,在美国一年的研究期间,计亮年与其同事Mark Rerek博士首次发现“茚基动力效应”,并在《Organometallics》、《J.C.S.Chem.Commun》等著名国际优秀刊物上发表“茚基动力效应”论文3篇。国际无机化学权威巴索罗院士在他的传记中将计亮年誉为发现“茚基动力效应”的三位贡献者之一。

1983年底,计亮年回到中山大学。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广东省无机化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2003年,他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生经验 “人家好,就等于自己好”

成功=勤奋+认真+毅力+正确的方向+机遇+良好的情商。这是计亮年对生活与科研最深刻的感触。

除了勤奋、认真、毅力和机遇外,计亮年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智商,更要靠情商。“人家好,就等于自己好。对别人好一定会有好报,即使没有回报,心里也高兴,说明我帮助了人,并且有能力帮助人。”他强调要多关心别人,对待任何人,都以宽宏包容的态度,每个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宽容和蔼的态度所感染。

计亮年生活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任何物质上的追求。儿子在国外,家里只有他和夫人,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去买菜,三餐自己煮。谈到家务事,他还调侃了一句“家务事自己做,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呢”。即便出门,他都是搭地铁或坐公共汽车,“这样方便又环保”。

在得知获得“广东省2013年度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之后,计亮年希望把个人部分奖金悉数捐给中大贫困生。他表示,获奖给了他机会感谢关怀他的人,对社会的爱给予回报。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