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全面 只要意见
新闻回放:这两年来,东莞市镇村三级打出一系列“增资减债”的“组合拳”,以化解“希腊化”风险作为切入口,推动全市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近日,东莞市委副书记姚康接受南方报业“1+X”报道组专访时表示,2013年底,东莞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负债率降至近20年来同期最低水平。在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看来,东莞“希腊化”的风险,如今已经基本得到化解。(南都4月8日报道)
记得在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伊始,东莞不少镇街由于经济形势逆转,主要源于租赁收入的集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借债给村民分红的情况非常普遍,个别镇还通过负债的方式为镇村居民提供免费公交等服务,使得地方债务风险短期内快速增加。为配合中央政府有效管控地方债,尤其是村组债务的规模,东莞市通过市、镇、村三个层级增资减债的努力来控制管控地方债务风险。事实证明,上述“组合拳”的功效还是显著的。
当然,对于东莞来说,不应就已经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其一,在村民自治的制度条件下,我们是否有可能高估了资产的数值而同时又低估了负债的数额?
譬如村集体资产名下可能有一座物业,五年前的估值可能是1000万元,五年前这座物业通过房屋租赁的方式收取了租金50万元,而到了2013年,因企业外迁和工人的流失而导致其租金收入大幅下降至只有15万元,本来其应该大幅下调该物业的估值,可是村集体还是按照物业的历史价值入账,变成村集体的资产并没有减少。可是由于租金的大幅下降,村民的年度分红无以为继,村集体于是作出口头承诺,以年息20厘甚至更高的利息代价向小额贷款公司或者一些富有的商人借取资金以作村民分红之用。
在市政府三令五申不允许村集体借债分红的背景下,村集体未必会如实向市政府知会其直接或者间接借债的真实情况,村集体资产被高估,而负债被低估的情况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其二,近年来部分村集体增加了以现金、土地、厂房等形式“入股”当地加工制造业,希望能够分享其利润分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些加工制造工厂根本不是有限公司,也非股份有限公司,其只有分红权而没有资产留置权,一旦订单收缩,工厂无利润可分,村集体的分红权似有如无。
更糟糕的是,万一加工制造企业宣布倒闭,估计其剩下资产的可能只有工厂的机器设备,资产价值所剩无几,可是在村集体上报市镇政府的资产数字中,可能包含了对上述加工制造业的“投资”,也有可能夸大了村级资产的数值;如果村集体是通过银行融资来取得现金以投资于上述工厂项目,万一银行前来“追债”,村镇的或有债务风险一触即发,不可不防。
可见,说东莞已经成功化解了“希腊化”的地方债务风险,这当然是我们最愿意见到的结果,然而,村组债务问题并非三五年之内就可以解决的,目前顶多是债务势头得到了有效遏止而已。要真正化解东莞的村组债务风险,必须要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发展东莞的村镇经济,盘活村组的资产和经济资源。
以上言论仅代表本人观点。
□ 林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