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文本:刘进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
图表:张谭
舆调
上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本周内,人民日报、新华社和求是等媒体,连续多天对该规划进行了解读。在众多话题中,立足城乡一体化来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舆论关注的一大焦点。
一直以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被认为是全国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那么,珠三角各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究竟如何呢?近日,受省农办、省农业厅委托,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研究制定了珠三角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体系,首次对珠三角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综合性量化评估。
结果显示,近几年,珠三角各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东莞和中山排名一直靠前。
东莞中山排名靠前
珠三角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山大学教授吴重庆介绍说,为确保指标体系的客观和科学,课题组将城乡发展一体化分解为经济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居民生活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共五个维度、20项指标,并对珠三角八市(深圳因无农村建制不列入)城乡发展一体化情况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测评与比较分析。
根据测评结果,从横向来看,2012年,珠三角八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现状如下:经济发展方面,中山、珠海、东莞、佛山农业现代化水平(体现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资源配置方面,肇庆、江门因为农村人口较多,农业比重较大,对三农问题的资源投入也更大,城乡资源配置差距较小。
居民生活方面,中山、东莞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远低于其他几个市,城乡居民生活一体化水平高。
公共服务方面,珠三角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较高,其中东莞、惠州、中山、佛山在医疗、养老、低保等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保障水平方面走在前列。
综合上述指标后,珠三角各市城乡一体化得分排名,依次为东莞、中山、佛山、珠海、广州、惠州、江门、肇庆。
珠三角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
吴重庆说,从纵向来看,近几年,珠三角八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提升幅度最大的是东莞,综合指数提高了26.21分,综合排名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他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东莞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水平大幅提高。其次是江门,综合指数分别提高了15.05分,排名提高了1位,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公共服务制度的一体化和保障水平的趋近。
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提升幅度最小的是中山市,只提升了0.38分。吴重庆说,这主要是由于中山2009年的得分本来就很高,遥遥领先其他几个市,近几年的情况基本稳定。其次是肇庆,提升了5.4分,主要原因是2010年以来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推进情况也落后其他几个市。
整体来看,综合2009-2012年的数据,各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排名有所变化,但总体稳定,东莞、中山、佛山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相对较高,珠海、广州、惠州属于第二梯队。相比之下,江门和肇庆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