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首期连州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讲座开讲。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吴重庆以“凝聚改革共识、建设美丽乡村”为题,就如何深化改革、践行群众路线、建设美丽乡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李萍书记和吴重庆教授讲授的内容,对我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教育。”连州市委书记黄裕团表示。据了解,举办系列高端专题讲座,是连州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之一,旨在为连州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智囊支持。
怎样凝聚改革共识?让民众有序参与
讲座中,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以她近期针对各个群体所做的一项关于改革的社会调查研究为开场白,通过她的调查发现,曾亲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退休老领导最关注民主建设以及政治体制改革,要让民意有合法的表达机制;知识分子群体最关心社会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希望大力培养中等收入群体,同时保障弱势群体;企业家群体则渴望增强安全感、公平感和信心感,希望国家在贷款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同等待遇。
“基层群众这个群体,最希望的是群众的声音能够得到顺利的表达。”李萍表示,相对于退休领导干部、知识分子、企业家等群体对民主、法治、公平等领域的关注,基层群众更关注自己的声音和诉求是否能够得到顺利的表达。
谈到怎样凝聚改革共识这个问题时,李萍表示,首先要坚持改革的核心价值,在保障公平的同时,也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其次,要尊重宪政、宪法,宪法本身就是民意共识的体现;第三,要让民众有序参与,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机制,保障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畅通,避免少数人声音绑架多数人声音现象的出现。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解决好党和群众的关系。”李萍教授表示,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重视民众的参与,畅通民众表达声音的渠道,真心实意地去了解群众的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村民理事会要唱主角
作为“三农”问题专家,吴重庆教授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农民分不开,需要建立在二者的基础上。针对因城镇化的推进而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出现,他表示,政府更应该关注留在农村的人,扶持小农户农业,是最为准确、最有绩效的救济渠道,也是保住农村人口的前提。
讲座中,吴重庆还特别以台湾村公所和理事会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为例,强调了村民自治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业和农民,需要尊重民众的意愿,比如台湾的乡村建设,基本都由理事会根据村民意愿提出申请,再安排资金投入,这种模式值得借鉴。”吴重庆说,目前连州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村民理事会架构,要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让他们在乡村建设中唱主角,引领村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关于从哪些方面切入美丽乡村建设,吴重庆也阐述了自己的几个观点。首先,他提出了小流域治理带动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他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应该只是一个一个的点,而是一条条线,需要统筹规划推进,在保护青山的同时,更要保护好绿水。
“其次,是有机农业生产带动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农产品质量不易区分、品牌效应不强的特点,吴重庆提出了采取城乡链接和生产合作形式两种解决思路。城乡链接可通过周末农家市集、社区支持农业、民宿、长宿、产销班评比、农产品评比等形式,让城市消费者与乡村生产者直接联系,在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可间接体现了产品的附加值。
关于生产合作形式,吴重庆重点介绍了台湾的产销班模式。产销班通过农户合作生产,统一品种选择,统一销售,甚至扩展到加工处理等程序,可实现规模化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吴重庆认为,在促进农民合作生产方面,应大力扶持发展如产销班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启发工作思路提供智囊支持
连州市委书记黄裕团表示,首期连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讲座内容非常精彩,给与会人员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对连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很好的学习教育机会。
据介绍,连州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各镇乡党委书记、镇(乡)长,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实践办、督导组以及有关单位服务窗口负责人,共280多人参加了首期连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讲座。会后,不少与会人员表示,通过听取讲座,受到了很多启发,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了很多新的认识,讲座切实为连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囊支持。
保安镇党委书记廖习妹听取专题讲座后感触颇深。她表示,现在农村发展迎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在践行群众路线、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需要敢想、敢试、敢于合作创新的思维,而专题讲座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谈及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廖习妹表示,保安镇将积极开展领导干部“三走”(走出大楼、走到基层、走进群众)活动。驻村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民群众,做到与农民交朋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并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求领导干部把触角延伸到基层第一线,要针对当前的农村综合改革、村级“两委”换届选举、镇区扩容提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点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的意见,把惠民利民的实事办到群众家门口。
■ 微访谈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干部要尽心尽力 为群众解决问题
连州是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生态环境非常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生态和谐家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目前在连州的农村,基本形成了由村委会提出方案,村民理事会进行讨论,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议的基层民主政治机制。这个机制具有代表意义,可以让民意得到有效的表达,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新动力。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连州多年来也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期待、相信连州各级干部会把美丽乡村建设得更好。中山大学帮扶保安镇种田村,主要也是从两个方面出发,其一就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着力点,做好环境改造,改善该村生产生活条件;其二就是要建设一些能持续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经济项目。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面,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应该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的疾苦,尽心尽力地去帮助群众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群众路线教育最基本的一种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传统优良作风。基层百姓往往从每一个他们接触的干部身上,感受你是否尽心尽力关心他们。因此,只有通过干部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来传达我们党对群众的关怀,党带给群众的温暖,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必能取得显著效果,为群众带来大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