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珠江时报】从岭南文化高地 到中国文化名镇

稿件来源:珠江时报(数字报)2014-03-19第A03版 作者:李维德 编辑:段超 发布日期:2014-03-19 阅读量:

昨日对于西樵镇松塘村村民区子广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正在他为下周二参加全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的发言稿发愁时,突然接到西樵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好消息,“我要站在全镇乃至更大的区域范围来讲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松塘古村、西樵山、南狮、三湖书院、南海博物馆……一直以来,丰富的文化资源使西樵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和岭南文化高地。此次西樵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正是对西樵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肯定。

考古教授结缘“本地通”

从历史学与考古学来讲,西樵镇的名气源自于这里有一座西樵山,更多关于西樵历史文化的记载更是离不开西樵山的承载与传播。

中山大学考古学专家曾骐教授在著作《珠江文明的灯塔——南海西樵山古遗址》中提到,西樵的历史可追溯到4750万年前的白垩纪。

曾骐教授考证,西樵山还是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石器制造场,珠江三角洲以使用双肩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西樵山文化大约产生于五六千年前。考古学家在西樵山挖掘出许多制石工具手斧、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考古学家经过多年的考查和挖掘证实,西樵山是石器时代远古人制造石器的一个大规模工场。

而在曾骐教授第一次走进西樵山考察时,就听人讲起在西樵镇有一名熟悉本地文化的“西樵通”关祥老人对西樵山文化颇有研究。经人介绍,到了关祥家中的时候,他甚至没有想到这里居然收藏了西樵山石器文化的上千块样本。也正因此,两人结缘。此后曾骐教授多次来西樵考察都喜欢约上这名向导,双方交流各自的心得。

后来听说关祥是《西樵山志》的主要创作人之一,曾骐教授更加对这位出自民间的文化人士充满敬意。而关祥也总是说在与曾教授交流的每一天都学到很多,“更重要的是对家乡的文化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了。”

小村民和他的文化自觉

在各级别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中,“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要求总是摆在第一位。

不过,在西樵松塘村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过程中,松塘村村民却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这些村民率先意识到对本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并付诸努力,才使得村里留传数百年的旗杆石、功名碑和古祠堂能够得以保护下来。”西樵一名多年从事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讲道。

“我们村历史悠久,专家考察说走在路上随手抓拍的一砖一瓦都可能是数百年前的历史文物。”在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村里的老人对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充满了自豪。也因为这种自豪,让这里的村民们最早苏醒了他们的文化自觉。

在松塘村还没有成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之前,村民区子广就与另一名退休教师区振作一起,自费收集和整理了村里面的历史典籍和记录成册。“首先难以协调的就是被村民和政府列入保护和开发的文物资源十有八九是村民私有财产。”在松塘村的文化保护过程中,区子广讲述了几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如果不是大家都能将文化保护真正放进心里,很多工作都开展不下去”。

区子广说,这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村民们开始追求宽敞靓丽的居住环境,之前的古宅大屋往往面临着被拆除建楼的命运。但是松塘村的村民们却自发制定并全体表决通过了《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和后人要崇文向善,保护村内文化古迹。

“这种朴素的文化自觉行动才是一个地区文化传承的最大动力。”中山大学历史学教授温春来曾如此感慨。

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不过,对于坐拥“岭南文化高地”的西樵镇来说,西樵山带来的文化底蕴如何在新时期的传承与保护中得到发展依旧是一个需要着重解决的命题。

西樵镇党委委员龙华强说,跟大多数珠三角等经济重镇不同的是,西樵镇不仅在数年前就成立西樵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西樵镇历史文化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更是与中山大学合作编撰《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西樵的优秀历史文化。”

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说“西樵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代表岭南文化传统的南学、南拳、南纱、南狮、南道和南佛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传承与发展”。此外,西樵山被考古学家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和中国南方文明的起源。明代大儒湛若水、方献夫、大思想家康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驱陈启沅、一代武术宗师黄飞鸿、丹青高手黄君璧、岭南才女冼玉清、清代名医何梦瑶等一批时贤俊杰都在西樵留下了光辉的人生足迹,为西樵的历史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西樵山素有“理学名山”之美誉,创造了“西樵山文化”、“双肩石器文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构建西樵文化特色体系

龙华强说:“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工作,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努力的坚持,才能最终沉淀出让世人震惊的优秀文化。”

据悉,西樵镇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后,将会出台相应的规划,落实“文化引领”战略,按照“文旅融合城市,产城共融提速”的纲领,对河道、村落、圩市、桑基鱼塘、水利设施进行保护规划,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历史文化特色建设体系。在功能定位上,以展示西樵岭南水乡文化为主,通过旅游开发等促进发展。有些保护规划以辅助体现西樵岭南水乡文化为主;有些主要是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各个核心保护范围内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在保护力度上,划分三个保护层次——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温春来表示,西樵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影响十分深远并且自成体系,西樵山更是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和岭南文化高地,此次西樵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正是对这种文化传承的肯定。他建议未来西樵镇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要继续朝构建区域特色文化体系方向迈进。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