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山大学工学院智能交通研究中心获悉,广州大学城41条道路更名一事,中山大学学子功劳不小。
广州大学城于200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中大交通工程专业2004级大一新生也同时进驻大学城。作为大学城的首批学子,这些学生从一开始便关注着大学城的交通状况,发现其最突出的问题是路难找、名难记、指向不清。有鉴于此,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交通工程专业2004级多名本科生结合中山大学博雅项目对大学城道路命名及指路标志指引系统进行研究,形成报告《广州大学城交通指引系统优化设计》,首次提出大学城道路更名的方案,即以高校名称及村落名称进行道路命名。
此后,中大2005级和2006级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接过师兄师姐的棒,持续关注大学城路名。部分2005级学生以“广州大学城路名优化方案”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2006级本科生以《广州大学城道路名称调查与分析》为课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上述研究成果同时提交至广州市级政府部门。
2012年底,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经过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师生的不懈努力与争取,大学城道路更名成为了“大学城提升计划”的其中一项重点内容。2013年上半年,研究中心会同市民政局论证更名事宜,形成报告《广州大学城道路名称改善规划方案》。市民政局就此方案组织了多次研究讨论,广泛征求并综合了大学城指挥部、十所高校、小谷围街道办及居民的意见,最终确定了“大学城中心大街北”等41条道路的更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