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论坛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举行。六位学者从经济战略、贸易投资、国际关系、互联建设、文化历史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21世纪海上丝路广东“桥头堡”。
学者们指出,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应率先做好“东盟文章”,大力发展与陆路比翼齐飞的对外贸易海上经济带。
减少贸易规则障碍
中山大学港珠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作了以“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投资便利化与政策安排的演讲。据统计,2012年我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各国贸易总额高达6900多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7.9%。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进一步加深,中方正争取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1万亿美元。
毛艳华建议,从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贸易协定借鉴经验。他认为,协商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的首要工作是便利化能力的培养,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双向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