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的邵逸夫艺术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的逸夫科学馆、逸夫人文馆,暨南大学的逸夫体育馆……广东高校不乏邵逸夫捐建的项目,每座大楼都在学校内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山大学的邵逸夫艺术中心目前主要做艺术排练场地和教室使用;华南理工大学的逸夫科学馆、逸夫工程馆已分配给院系使用,而逸夫人文馆则是学术展览以及学术讲座的聚集地,也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史陈列室;暨大逸夫体育馆则每年都见证学校的各种大型集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园文艺活动等。
虽然邵逸夫在很多学校都有捐赠项目,但有机会见到邵逸夫本人的并不多。华南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刘正义曾在不同场合与邵逸夫见面三次,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教育,“邵先生说他捐赠的重点在中小学,其次才是大学。”刘正义回忆说。刘正义对邵先生平易近人的风格印象特别深刻,“1993年到香港接受捐赠的时候,邵先生陪同大家在自己的家庭影院观看电影,还以家宴款待各位受捐学校的代表。吃饭时候,邵先生不仅给大家夹菜,还起身给每个人敬酒。”
曾参与暨南大学逸夫体育馆规划建设项目的周耀明老校长回忆说,当年就用捐款建体育馆还是科学馆暨大内部还进行过一场争论,当时多数人建议遵循学生们的诉求,建体育馆,为学生们提供活动空间;而有部分上级领导则认为学校应以教学科研为重,建议建科学馆,后来是邵逸夫表态支持学生的诉求,建体育馆。
周耀明在赶往香港接受捐款时,曾与邵逸夫当面交谈,“一位可爱可亲的老者”,是周耀明对邵逸夫的深刻印象,当时邵逸夫80多岁,气色特别好,外表完全看不出他的实际年纪。周耀明至今记得当时邵逸夫谈起的自己的养生之道,“邵逸夫每天生活特别有规律,早上起床、吃饭、打太极都有固定时间。几乎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