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山大学发布《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该报告主编之一的中大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博导陈广汉认为,正在申报的粤港澳自贸区,将使香港、澳门长期受益,并助推两地产业向高端升级。
南沙前海横琴开发可借鉴新加坡模式
“申报粤港澳自贸区很有必要,这是真正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陈广汉认为。
目前,粤港澳合作在CEPA框架下已经开展多轮合作,但受三地一系列体制机制及法律差异影响,CEPA在具体落地中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而在珠三角找出一个完全适应CEPA要求的地方,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壁垒很有必要。”
陈广汉指出,尽管目前的粤港澳自贸区是广东单独申报,但它将有利于港澳长期繁荣,也可辐射港澳以外的地区全方位参与。
关于南沙、前海、横琴的开发,陈广汉建议,也可采用“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共同开发”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模式,与港澳地区实现互利合作。
粤港澳三地竞争合作并存
“粤港澳自贸区建成后,珠三角与香港、澳门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陈广汉指出,三地各有特色,理应有分工。尽管香港的港口、机场等离岸贸易可能短期内受到冲击,但香港可以借此实现产业升级,很快找到新优势。
陈广汉认为,粤港澳深度合作还面临一些阻碍,比如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博弈,自由经济体制与政府主导造成合作理念差异,以及香港政治发展社会转型等,这就需要三方进一步转变观念。
而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认为,建设自贸区就意味着要改革。对广东而言,改革包括释放存量红利和增量红利。粤港澳自贸区既可以深化CEPA框架下的改革,也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而一旦规则制定好后,对于市场高度自由、开放的港澳地区企业,他们可以很快找到新的优势。
不过,陈广汉建议,粤港澳服务贸易合作已成为大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主要内容,服务业合作的制度供给不仅需要涉及市场准入的外部壁垒,更要深入到产业运行的内部制度,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开放、自由和法治的市场秩序及环境。
从地方政府来看,建议广东省政府逐步减少政府对服务市场的行政干预,同时在财税、土地和信贷等方面,出台政策引导扶持,改善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