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垃圾分类在校园:食堂多分类 宿舍有点难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3-12-11第W1版 作者:任朝亮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12-11 阅读量:

中午用餐时间,同学们用餐完毕,依次排队把餐盘中的剩饭倒入餐厨垃圾箱,并将用过的纸巾扔进一旁的“其他垃圾”箱中。近日,记者在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走访食堂,发现垃圾分类的做法已经形成习惯。与之相对的是,宿舍的垃圾分类推进却有些缓慢。

食堂:剩饭剩菜倒入回收桶已成习惯

在用餐高峰期,同学们自觉排队,依次将剩饭剩菜倒入回收桶,纸巾、一次性塑料杯放入回收箱……这是记者近日在华南师范大学陶园食堂一楼看到的景象。

“我一入学就这样分了。”在教育技术专业读大二的小陈告诉记者,自己入学一年多来并没有接受过什么专门的指导,都是看到之前的学长这样分类投放垃圾,自己便也跟着做,并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

在中大南校区环境保护协会里,有40多名会员,他们分为多个小组,负责领域也各有不同。回收组主要开展校园旧电池回收活动。刚开始,他们在宿舍区放置回收箱,但效果差强人意。后来,又尝试在6个宿舍楼试点,为了创新和博人眼球,还特意将塑料瓶挂在树上,作为回收工具。这次,他们成功了。一个学期内,收到电池300多节。

宿舍:将餐厨和生活垃圾混为一体

今年初的一天,中山大学10位志愿者举牌“包围”学五食堂,引起学生极大关注。宣传标牌是同伴亲手绘制的,上面写道:“垃圾分类,方便你我”。很快,他们的努力便收到成效,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下意识对餐厨垃圾进行分类。见此情形,志愿者们乘胜追击,打印出多张海报和非餐厨垃圾标牌,贴到食堂墙柱上,给还未分类的同学指引。

“光食堂分类还不够,我们想宿舍也行动起来。”负责同学告诉记者,学校了解到他们的初衷后,特批122栋女生宿舍作为垃圾分类试点楼。但女生宿舍每层楼仅有两个垃圾箱,几乎没有学生进行分类,都是将餐厨和生活垃圾混为一体。

同学们用赞助费添置垃圾筒,分别贴上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标志,并逐一登门拜访,讲解垃圾流向、分类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学姐参与度仍不够高,还是把垃圾混在一起。”。

妙招:宿舍走廊贴上垃圾分类指引表

中大积极分子在多次调研中得出总结:学姐不是不想分类,而是不知如何分类。对此,他们再出妙招,做出一份极尽详细的垃圾分类指引表,并贴于宿舍走廊。饮料瓶、塑料袋、牛奶盒、草稿纸、塑料饭盒、洗发水瓶等属于可回收垃圾,剩饭剩菜、果皮果壳、盆栽等属于餐厨垃圾,纸巾、卫生巾、止血贴、一次性筷子、尘土等属于其他垃圾……有了这份分类表,学姐们的热情大幅提高。

为保持这种势头,同学们还制作了意见簿,专门收集学姐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和各种问题。现在,每天下午5时左右,值班同学前往122栋宿舍楼,将餐厨垃圾运往食堂。此举,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搬运工”。虽然很累,但志愿者个个都很享受这种称谓,“只要垃圾分类有序展开,我们搬点垃圾又算什么”。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