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想要90后入“戏”不容易(节选)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3-11-30第AII08版 作者:许琨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12-02 阅读量:

京剧、粤剧、豫剧、越剧、昆曲……这些传统的中国戏曲,在不少90后看来,都是老掉牙的古董,听已经一头雾水,就甭提热爱了;可是也有那么一群90后对此极其发烧,不仅在网上搜集资料,下载戏曲录音或视频,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有的甚至还登上了舞台演出。尽管现阶段传统戏曲想要博得绝大多数90后的青睐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游弋在桨声灯影里的时候来一段袅袅之音,想来对谁都是难以拒绝的赏心乐事吧。

90后学戏

不能加学分,也要学京剧,全本《锁麟囊》登上大舞台

中山大学岭南京剧社是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倡导和美国岭南基金会的资助下,由中山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组成的全校性学生社团。秦彧是剧社的指导老师,“我在学校开过公选课,学生们听了以后觉得很美,就过来跟着我学。”岭南京剧社中有很多学员都是90后,平时大家基本以自学为主,每周六下午练唱,周一或周五学身段。“学京剧很烧钱,广州没有专业的京剧团,要想实地观摩只能去外地。唱京剧的场地、音响、灯光都贵,光是一身行头都要上万元。”岭南京剧社还算比较幸运,得到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美国岭南基金会的支持,学生们学得也很认真,2012年12月,他们在学校演出了全本的《锁麟囊》。演出很轰动,梁銶琚堂1400个座位,本来还担心没人去看,但没想到不到一天的时间,票悉数派光。演出那天,楼上楼下都坐得满满的,学员们感动不已,一个劲儿地挥手致谢。正所谓“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谁料想“相知无远近,皆是有缘人”。这场演出还惊动了广州友谊剧院,友谊剧院免费提供场地、灯光、音响,请岭南京剧社的学员们前去表演,那场地绝对是一流的。

“我很反对给90后贴标签,”秦彧老师谈起自己的学生很激动,“京剧很不好学,需要一定的天赋,还要长期坚持,唱、念、做、打,每一项都很难,现在的孩子有着太多的选择,他们的成长环境都很优越,有的孩子学着学着就不来了,或者遇到一点点不快乐就放弃了。”中山大学岭南京剧社有很多很勤奋很认真的90后,他们热爱传统戏剧,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愿意帮助别人,秦彧老师很欣赏这样的90后,“从学戏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生态度,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功利,学京剧不能加分、不能出国,也不能帮他们找一个好工作,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好孩子。”

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四的学生陈曦是中山大学岭南京剧社的前任社长,在面对京剧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上,她认为最重要的是怀有一颗对传统艺术的谦虚敬畏的心。作为大学生京剧爱好者,应当在尽可能完整继承梨园前辈创造的经典和精华,然后再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适度的发展和创新。“现在的信息、资源都比从前丰富得多,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同一部戏的不同版本。相同的动作,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演法。京剧不是一门死板的艺术,我们会根据自身条件,博采众长,排演出最能展示自身优势的版本。”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