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志愿者:用微笑打造马戏节服务名片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3-12-03第ZC04版 作者:林群贤 陈晓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12-03 阅读量:

“您好,这是志愿者送给您的礼物!”一包纸巾、一个鼠标垫、一条志愿彩巾,这是每一位游客在第一届中国国际马戏节上都能收到的一份贴心礼物,志愿者用这种方式向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游客表达了真诚的问候。

在首届中国国际马戏节举办期间,团市委、市志愿者联合会共组织了来自珠海各高校、社区的400余名志愿者投入到了志愿服务。所有志愿者被分为4类,包括翻译志愿者、非赛事引导志愿者、“马戏小棚”城市志愿者以及微信在线答疑志愿者,为马戏盛会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

“渐渐喜欢上志愿工作”

当来自意大利的腹语表演家威勒·尼克罗迪在舞台上排练时,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三年级的翻译志愿者林秋婵正在观众席上静静地看着流程表。

“我们每天早上7时左右到达马戏城与演员对接,一般要工作到24时才能返回宿舍。”林秋婵告诉记者,虽然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很辛苦,但能为马戏节贡献一份力量很开心。

11月14日,60名翻译志愿者进驻长隆马戏馆,这也是最早开展马戏节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所有志愿者也都于19日前到岗。而在此之前,马戏节的志愿者们已接受了包括规范用语、外交礼仪、珠海人文历史以及应急救护技巧在内的多场志愿服务培训。

翻译志愿者负责人邓靖怡是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大四的学生,年纪轻轻的她曾经担任过珠海航展、北山音乐节等多项国际盛会的翻译志愿者,有着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她向记者介绍,翻译志愿者为此次国际马戏节提供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个语种的翻译服务,每一支表演队伍都配备1—2名翻译志愿者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我们开始对马戏节也不太了解,但是经过了几天的磨合之后,大家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志愿者和演员们不再是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邓靖怡说。

特殊礼物串起中外友谊

在24日晚颁奖礼上,邓靖怡所服务的马戏团队“四人顶技”虽然没有获奖,但她却自己掏钱买了一樽渔女的雕像送给了他们。“在我心目中,他们是最棒的!”这份礼物让四个外国小伙惊喜又感动。

这样的温馨并不少见,在24日马戏节比赛部分结束后,部分团队选择返程回国,最让他们难忘的除了比赛,还有陪伴他们的志愿者。

来自中山大学的马创涛是翻译志愿者中唯一的男生。在服务马戏团队“金色力量”的过程中,他搬运道具不慎跌伤,却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让“金色力量”团队的演员们很是感动。

德国女子绸吊节目的演员伊丽莎白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那是来自中山大学的志愿者刘芳晴亲笔写下的一幅书法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志愿者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这些志愿者们都很棒,每天都忙碌在场馆的各个角落,让我很感动。他们为马戏节的成功举办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美国柔术射箭的演员莎莎说,在短短十几天里,从陌生到熟悉,演员用精彩的演出震撼了志愿者们,而志愿者也用他们的微笑,让马戏节充满感动。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