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孟衡,从小失去双臂,2010年云南省宜良县文科状元,被中山大学录取。他的传奇延续进了大学四年。近日,杨孟衡做客中大“真人图书馆”活动,记者获悉,他已成功保研。在大学期间,游泳、跆拳道一个也没落下,还做心理咨询委员专门负责开解同学,生活可谓灿烂千阳。
让我飞得更高
杨孟衡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教师。6岁那年,一场电击令杨孟衡永远失去了双臂。但父亲对杨孟衡说的一句话“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让他成为一个坚强无比的人,他学会熟练地用脚拿筷子、洗脸、写毛笔字、做家务,虽然长时间痛苦的练习让他的脚板起了厚厚的茧。
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杨孟衡疯狂地投入体育训练中,8岁时开始练田径,曾作为专业运动员在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训练两年。在2007年,他在第七届全国残运会获得全国第九名的成绩。2010年时杨孟衡以594高分获得宜良县文科状元,被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录取,考试全过程,他是用脚在答题。
“18岁前,努力和别人一样,18岁后我在努力发掘和别人的不一样。”杨孟衡这么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
“无臂小李阳”公益演讲无数次
大学四年,是怎么过来的?杨孟衡回忆:“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有一段适应期,但总体来说还算顺利。”学校为了照顾杨孟衡,特意安排了一间三人宿舍,并为其置了一张特殊的床,让杨孟衡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上床需要攀爬。“吃饭时需要同学去帮忙打饭,网购时需要同学帮忙拿快递,其他的我都能自己处理好。”杨孟衡说。对他生活自理还有些怀疑的杨家父母,在开学几天后看到儿子生活没问题后就放心地回家了。
在学习中,他跟一般同学无异甚至更加优异。杨孟衡称,在大一至大三期间,他每年都获得奖学金,其中大一拿过一等奖学金,大二大三拿过三等奖学金。
杨孟衡还是社团与公益活动的活跃分子。他担任广州市学生联合会志愿者部部长开展公益演讲,以自身奋斗经历鼓励众多青年学子。
要主动选择职业,而不被职业选
出身教师世家的缘故,他计划研究生毕业后再创办一个培训机构,做一名老师。“传统的教师并不适合我,一来我自身条件不合适,二来我更多的是想分享我的经验想法,去鼓励别人。”杨孟衡说道。另一方面,他也顾虑,自己要像普通人那样求职可能还不太现实,肯定会在面试中遇到异样的目光,“没必要出那些明明能预料到的丑!”杨孟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