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参事室、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山大学共同主办的“2013新型城市化·广州论坛”昨日在广州举行。在这场以“生态文明与美丽城乡”为主题的论坛上,有与会专家感慨,“在现实利益面前,生态保护是很弱小的”。
声音
中大岭南学院教授许罗丹:各省市若各自为政 珠江治理总投入将增7倍
昨日,许罗丹教授介绍,所在课题组已对珠江流域情况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并运用“自愿支付”的研究方法,针对珠江治理的费用,调查两岸居民有多少自愿支付的愿望,涉及珠江流域沿岸24个城市、4个省份。“结果非常有意思,下游居民比上游居民愿意支付的资金少,到深圳就最少了,云南、贵州都比较高。”“经调查数据计算,如果按照每个省、每个市各自为政治理珠江的话,那么治理整条珠江所有投入将增加7倍以上。”许罗丹介绍,如果整个珠江流域治理变成一个单位,而不是沿岸各省、市各自为政的话,现在政府可用当前投入珠江治理的钱完成好现在的治理任务的同时,每年至少还有10个亿的钱多出来(未包括行政成本的费用)。
“所以我们建议珠江流域沿岸各级政府合作起来治理珠江,相互之间合作越多效率越高。”
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明确作为生态绿地的,我们都保留不住”
袁奇峰介绍,2000年广州战略规划里面划定了“三横四纵”的基本城市生态格局,然而(生态规划)在现实中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比如,当时在番禺设定的一个生态隔离带,现实中却恰恰把广州火车南站放进这个隔离带中。
“参与广州南站第一轮规划时,我们的理念很积极,希望这是一个有限开发的地块。”袁奇峰表示,早期广州火车南站地区,城市形态是很收缩的,像是嵌在绿廊里。“但是你看新一轮的规划,把所有的地都占了。在城市战略安排里面明确作为生态绿地的,我们都保留不住!”“现实是一个更大触动,”袁奇峰表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诉求、农民对发展的诉求,都是一种动机。“所以现实中,在利益面前,生态保护是很弱小的,地位很低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