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火车,同样的两千四百公里/为什么向北的风景甜美/向南的风景带泪”,这或许是一个与男友离别后的女孩写出的“三行情书”,而这封短情书最后被选出,悬挂在中大东校区路旁的树上,与其他多封情书一起成了一道情致委婉的亮丽风景。
“三行情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在史诗著作《神曲》中多用这种简单的三行韵律抒情。而这一做法如今风靡中大校园。最初,它只是一个老师的兴趣使然。
活动缘起三年前的感恩节征文
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庆双是主要发起人。三年前的感恩节,学院团委举办了“三行情书”活动作品选。爱情、亲情、师生情,情书只要表达“情”即可,必须三行,稍有韵律。这一年,上百封情书被选出,外校学生也多有参与。连续主办三届,学院已收到5000多封情书作品。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伉俪也化名参加评选,“一份爱/一份承诺/一辈子”,李延保口授原稿,由其学书法绘画的夫人把诗誊写上去。
“它只有三行,好创造,也很好传播,所以大家会比较喜欢。”李庆双是个诗歌爱好者,他还呼吁其他老师来写情书,然后替他们稍作修改。“学校光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要有精神气质,更要有对母校、对社会、对世界、对身边每一件事情的爱。”这是他的初衷。
造“三行情书公益林”年初获批
“我们时常会遭遇着爱情的时差/相遇的时候不懂爱/懂爱的时候不相遇”。2011年,中大研究生支教团到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支教,把该项活动传了过去。让人想不到的是,平常沉默不语的当地学生拿起笔时竟然也有这么细腻的情感。这之后,学院还把情书制作成明信片、书签寄给当地的学生,并进行义卖,资助云南、西藏的学生。
今年年初,一份“三行情书公益林”的倡议书由传播与设计学院提交到学校。学院希望在东校区开辟一片树林,在每棵树上挂上印有情书的牌子,为校园增加一道文化景观。这一倡议随即被批准。今年上旬,情书被印在不锈钢板上,悬挂在图书馆和传播与设计学院路旁的树上,目前已悬挂近五十首,“之后我们还要挂更多。”李庆双说。
如今,李庆双也在着手出一本“三行情书”的书籍,并帮助中大学生成立工作室团队,打造情书系列的文化产品,“比如T恤衫、杯子等,大学生应当有这种带有大文化和情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