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广州来的医生,让我重新看清楚孩子的脸!”翻译的话还没说完,刚揭开眼包的藏族老阿妈便兴奋地伸出大拇指,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发生在青海玉树县人民医院病房的一幕。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党委受中共玉树州委统战部邀请,深入玉树地区,为眼病患者进行义诊及白内障复明手术。这是玉树地区在“4·14”地震后首支进驻的眼科医疗队。技术精湛的医生们忍受高原反应,比原定的手术量超额1.6倍完成了任务,被当地藏民赞为“光明使者”。
条件艰苦 医生和藏民同住病房
在低海拔地区的广州,白内障的高发人群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而在海拔高的玉树地区,强烈的紫外线对藏族牧民的眼睛造成了伤害,40岁以上人群中白内障易发、多发、高发,甚至有些人才30岁就得了白内障。因当地眼科手术技术力量相对落后,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
“刚一抵达玉树县人民医院,看到前来等候检查的藏民排成了一条S形的长队,将整个场地围得水泄不通。”据带队的中山眼科中心党委书记余敏斌教授介绍,义诊队员顾不上吃饭,忍着高原反应引起的剧烈头痛、呕吐和胸闷等不适症状,立即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义诊手术工作当中。
玉树地震后,当地还没有重建起宾馆。抵达当晚,义诊队员只能分散开来,和藏民同住在医院的病房中。在缺氧和高原反应的折磨下,队员无法入睡,第二天又要早早起床准备手术和各项检查。由于人手少,每位医疗队员身兼数职:询问病史、检查眼底、冲洗泪道、测眼压、验光、测视力、拆手术包、碘氟消毒、洗眼等,动作迅速,忙而不乱。
医德精诚 义诊受益群众超八百人
义诊第三天,当医生亲手为做完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摘开眼包时,病人喜笑颜开,有位老妈妈还情不自禁地伸出了大拇指。一位先天性白内障的小藏民,拆开眼包后看见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好奇地看着自己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看完病人,医疗队又马不停蹄,赶赴玉树郊区的养老院,去探望因年老体弱、无法到县医院就诊的老人,并送去了各类眼科药品,耐心交代用药注意事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医疗队员缺氧,但是不缺精神,”玉树县人民医院的党委书记索南尼玛说,广州医生的义举令她和同事们深深感动。玉树当地的嘎多活佛则以藏地最高的礼仪——碰头礼来答谢医疗队。
中山眼科中心党委副书记潘云华说,义诊原计划实施50例手术,但考虑到牧民强烈的复明需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医院紧急从广州调拨手术耗材,增加了手术量。据统计,此次义诊共实施133台免费手术,义诊800多人次,赠送药品价值超过3万元。
此次“玉树光明行”义诊活动,是中大中山眼科中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践行“同心、同向、同行”统战精神活动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