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一梅深圳电】为进一步整合地校资源,实现协同创新,罗湖区妇联与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携手合作,以「懿.BASE」为平台,发挥罗湖区妇联基层妇女组织的优势,为研究院提供社会建设和社会公益的实践经验和素材,而研究院借助其专业实力与科研优势,从政策研究、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等层面为基层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提供学术指导,共同推动罗湖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和现代公益慈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深圳市罗湖区妇女联合会借助罗湖本土深厚的公益文化氛围,通过专题调研、学习交流、建立「懿.BASE」(罗湖区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基地)等方式,团结、吸纳、引导全区以女性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的培力、发展和创新,共同参与罗湖区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中山大学一直致力于慈善研究、公益学科建设以及公益人才培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于长期的实践与积累,2011年4月,成立了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并于2013年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研究院立足公益慈善事业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面向两岸四地,开展公益慈善研究,享有盛誉。
双方就五个方面的框架合作意向与建议:
一、评估社会组织现状,提供战略发展指导。重点从基层女性社会组织的吸纳、管理体制监督、公益慈善组织培育、专业能力建设、公益慈善支持系统优化等多个方面出发,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科学、严谨的评估,为罗湖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协助确立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及行动计划,为罗湖区女性社会组织有序、有效参与全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提供科学指导。
二、开发社区公益课程,探索地校培养模式。围绕社区女性公益人才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共同开发课程、实地教学等方式,尝试构建地校合作培养模式,协助罗湖区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女性公益人才库。
三、完善优质服务项目,构建本土公益空间。根据罗湖辖区妇女儿童的切实需求,结合罗湖区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征及变化情况,联合举办工作坊,对罗湖本土生长起来的女性社会服务项目给予完善和推广,打造成公信力高、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妇女儿童公益品牌项目,进而有效地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政府、人民团体、公益慈善组织、公众和媒体等各界的参与,推动构建罗湖区本土公益生态。
四、举办公益论坛活动,凝聚社会公益力量。双方每年举办4期公益论坛活动,通过公益之旅、专题论坛、社区公益实践等富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活动,搭建公益的、开放的学习、交流平台,拓宽罗湖区妇女儿童工作者的社会视野,凝聚本土公益人才,激发群众参与公益服务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切实推动「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打造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落到实处。
五、建立公益实践基地,推动学术理论创新。在罗湖区建立富有现代公益特征的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基地,为中山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提供公益实践与研究的场所与机会,在提升公益人才培养质量与能力的同时,实现公益慈善理论与本土实践的有效对接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