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人民网】陈平原在中大致辞:大学不是“官僚养成所”

稿件来源:人民网2013-06-25 作者:杨杰利 编辑:黄爱成 发布日期:2013-06-26 阅读量:

人民网广州6月25日电 昨日上午,中山大学举行首场毕业典礼,中山大学校友、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在致辞中不说祝福,不讲励志,而是以《“做大事”和“做大官”》为题和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一番探讨,并且认为“整个社会被官场逻辑所笼罩,绝非佳音”。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能出大官很好,能出巨贾也不错,但最理想的,还是培养出众多顶天立地、出类拔萃的大写的‘人’。”

——北大教授陈平原

“做大事”比“做大官”重要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第一批毕业生只有2人就业。这一消息,让很多人震惊和慨叹。然而,一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重点只是在于“就业”“做官”吗?陈平原在中山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直接的回答:中山大学对于毕业生的期待,将做成“大事”看得比当上“大官”还重要。

陈平原在致辞开头介绍:“社会上各种莫名其妙的“励志名言”,正高歌猛进大学校园。有比官大的,体现在校庆时之按职位高低排列校友;有比钱多的,宣称毕业十年没有四千万别说是我的学生。弄得我们这些既非高官、也未暴富的校友们灰头土脸的,整天觉得对不起母校,也对不起这‘伟大的时代’。”

1923年12月,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怀士堂发表演说,鼓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陈平原按照这一思路略做延伸:第一,不做“大官”的,也可以做成“大事”;第二,当了“大官”的,不见得就能成就“大事”;第三,本校对于毕业生的期待,将做成“大事”看得比当上“大官”还重要。

在陈平原看来,“日后有人成为政治家,当了大官,不管做得好坏,都与大学教育基本无关,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大学硬要认领这份光荣,还想总结经验,然后依样画葫芦,制造出众多高官来,我以为是自作多情;更重要的是,此举扭曲了大学精神。”

尊重“学问”与“碌碌而有为”

陈平原向本网记者介绍,中山大学的一个细节让他印象深刻:中山大学领导在介绍嘉宾时,把没有行政级别的学者放在前面。

“学校优先介绍学者,实际上是想传达一种‘尊重学问’的信念”。他还拿自己开涮,“这么多年,走遍大江南北诸多名校,发现部分学校介绍来宾时,一般都按官职大小从上往下,像我这样没有行政级别的教授,要不属于‘在场的还有某某某’,要不就是‘因时间关系恕不一一列举’。我虽反感此不成文的规矩,却也熟视无睹,且佩服主办单位调查精细,从不出错。反而是在中大,被校长、书记重点介绍时,有点不太适应,赶紧挺直腰杆,打起精神,免得贻笑大方。事后想想,中大之尊重学者,或者真的是渊源有自。”

对于大学精神的探讨,陈平原说道:“有人引拿破仑的名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我们不能说不想当大官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因为,大学不是‘官僚养成所’——如今报考公务员成了大学生们的首选,那是因整个社会被官场逻辑所笼罩,绝非佳音。大学毕业生中,有做工的,有务农的,有经商的,有舞文弄墨的,有从事慈善的,更有献身于科学探索的。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能出大官很好,能出巨贾也不错,但最理想的,还是培养出众多顶天立地、出类拔萃的大写的‘人’。”

致辞最后,陈平原鼓励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你们中的很多人,都将像我一样,‘碌碌’而‘有为’,只是无心或无望于仕途。若真的这样,请记得,只要把眼下的工作做好、做精、做透、做到‘登峰造极’,管他是什么级别,母校都会欢迎你,替你骄傲,为你喝彩。因为,这是一所把‘做大事’看得比‘做大官’还重要的大学。”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