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系列的谋划之后,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蓝色珠海、科学崛起”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也更加清晰。拥有后发优势与先发机遇的珠海,正成为全省发展机遇最多、发展平台最广、发展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
珠海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到来以及市委、市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也给在珠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记者了解到,珠海各高校目前均已启动相关计划,抢抓大机遇,借助珠海广阔的发展平台,全面谋划将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发展、产学研、人才培养等与珠海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深度融入“蓝色珠海、科学崛起”的战略实施中,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提供有力支撑。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将办更多整建制学院
未来实现向研究型转变,部分重要科研机构和平台将移师珠海
中山大学是最早进入珠海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目前珠海大学城中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
据珠海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介绍,未来珠海将着力培育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高校,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和质量,中山大学在向研究型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那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未来的发展思路如何?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山大学相关负责人。
构建从本科到博士人才培养模式
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陈春声表示,在目前设立6个整建制学院的基础上,中大珠海校区将开办更多的整建制学院和专业,这些学院和专业的设置将充分考虑与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另外,中大将启动多功能体育馆、科研创新中心、教师公寓、幼儿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珠海校区师生教学、学习和生活配套设施,使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扎根珠海,推动珠海高等教育的发展。
据了解,中大珠海校区在开办前期主要进行本科学历教育,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在这里进行综合性培养,三四年级再到广州校区继续就读。如今,这种培养模式正在改变,“中大将致力于提升整个珠海校区的办学层次,在这里设立更多的整建制学院(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在同一校区就读),构建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珠海校区6个学院已有300多名研究生,未来有望达到1000人左右。”陈春声说。
除了培养硕士、博士推动珠海高校教育向研究型转变,中大还将在珠海校区建立更多的科研实验室,学校科研的一部分重要力量将向珠海转移。据介绍,不但目前6个整建制学院的科研会在中大珠海校区发展,如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在建设高水平的研发中心,而且原设在广州的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其它可与珠海经济建设发展结合的重要科研机构、科研平台等都会转移到珠海校区,或在珠海校区设立分支机构,提升其科研水平。
陈春声介绍,中大珠海校区今后会更强调办学特色,其中国际化是重要方向,目前在珠海校区发展的所有学科都在努力开展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在他看来,国际化办学可成为珠海高等教育的探索方向,“珠海毗邻港澳,区位优势明显,有很好的国际化传统,利于国际化办学。在目前的制度底下,直接从海外引进大学不容易,可以依靠在珠海的大学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据了解,在中大的校区布局调整告一段落后,珠海校区是中大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今后将加大与师生学习、教学、生活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多功能体育馆、科研创新中心、教师公寓、幼儿园等。这些项目建成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各项功能将更完善,使更多的老师扎根在珠海教书,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