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大女生发公开信 喊政府铲水泥锥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3-06-19第AII04版 作者:张西陆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6-19 阅读量:

还记得上月底向广州市政府办公厅申请水泥锥信息公开的中山大学大一女生朱晓珊吗?昨日,朱晓珊再次就水泥锥事件向广州市政府寄出一封公开信,在敦促相关部门必须及时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之余,也给出了拆除水泥锥的五条建议。

在水泥锥事件陷入各部门踢皮球之际,刚成立一个月的广州重大城建项目公众咨询委员会(简称公咨委)站了出来。6月9日,公咨委和水泥锥涉及的6个政府部门座谈并到现场调研。尽管有委员在座谈中认为水泥锥让广州没有脸面,但仍没有部门对水泥锥该不该铲、由谁来铲表态。

朱晓珊在公开信中写道,肯定政府部门保持的开明的态度,肯定政府愿意站出来面对问题,面对公众的质问的行为。然而,这次座谈的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一个小小的水泥锥,难道就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表态愿意负责铲锥吗?这就足以折射出政府机构之间沟通交流不足,定位分责不明的问题。小小的水泥锥,刺伤的不仅仅是广州市民的包容,也划破了广州市民对政府的信任。

“一个合格的政府,要有认错的勇气,要有改错的魄力。面对这种模棱两可,政府部门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具体情况难以定论的问题时,更需要政府的领导力的展示,”朱晓珊建议,相比起在具体归属问题上你一言我一语不肯涉及本质,倒不如成立专项调研小组,尽快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民众更需要看到的是什么?是政府负责任的态度。”

昨日寄出的公开信中,中大学子还提出了铲除水泥锥的五个建议,包括尽快收集水泥锥数据并公开,建立相关调研时间表;从规划、民众意愿等方面展开调研,公开调研报告,确定每个点的所属单位、处理方法;建立时间表并公示,督促相关部门履责,利用各种民间监督委员会的力量确保水泥锥及时铲除;对没有及时铲除的水泥锥,相关部门需要接受具体的惩罚,惩罚方法需要提前公开;利用该次经验,将高架桥底进行合理的划分,确保桥底有责任人,避免城市死角产生,并且尽可能找出责任人。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