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有了自己的鸟类图鉴,打开手机就能随时搜索!”前晚,一个名为“中大翼境”的微博在网上发布了《中山大学鸟类图鉴》,将“观鸟胜地”中大的所有鸟类集于一册。与图鉴同时发布的还有一款手机App软件可供下载,访问者不仅可以领略中大鸟类“未见之美”,更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搜索相关信息。
中大南校区野鸟达160种
打开pdf版本的《中大鸟类图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六张形态各异的高清鸟类图片,处于中央的正是前段时间引发高度关注的领角鸮。而同时发布的手机“birdsearch”软件则让可以让图鉴信息集于一手,还能通过搜索功能随时随地了解到鸟类的特性和信息。
这便是五个中山大学本科生历时四个月的杰作。
据2月份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发布的“全国大学校园观鸟记录排行榜”数据显示,凭借优美和适宜的鸟类栖居环境,中山大学南校区校园野生鸟类总数达到160种,连续三年来稳居榜首。
“中大有如此丰富的鸟类资源,希望能够通过图鉴和手机App的方式被更多人了解和善待。”中大翼境团队负责人、生科院大二学生黄恺驰介绍。早在今年2月份,团队成立之初,已有了制作图鉴和手机App的想法。但中途却遭遇“难产”。“图片的搜集花了我们不少工夫,因为有些鸟类真的很稀少。图鉴中大部分图片都是生科院王英永老师提供的。”
黄恺驰告诉记者,团队有五个人,有的人写文字,有的人找图片,有的人做整合,“由于资料比较难找,前后花了4个多月时间才完成。”
由于团队中生科院同学占多数,手机App的技术问题成了最大的瓶颈。幸好,唯一的软件学院同学挑起大梁,在1个多月前完成了程序架构,从此后团队的工作突飞猛进,终于在前几天完成了最后的发布。
制作者为猫头鹰守夜
据了解,中大翼境团队的成立,最初源于生科院团委一个致力于科普公益的夏令营活动。目前,团队有十多个人,平常都是观鸟的爱好者。
“除了这次制作图鉴和手机软件之外,我们平时还进行一些‘导赏’之类的活动,普及鸟类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大家怎样文明观鸟、更好地爱护这些鸟儿。”
今年4月份,中大曾出现观鸟者树下集体“围攻”猫头鹰事件,当时的中大翼境曾和保育团队一起发出文明观鸟倡议书,并联系了学校学生会和保卫办,在附近拉起警戒线,贴出告示。除了网络微博宣传外,部分成员还主动当起了“守夜人”,为猫头鹰妈妈保驾护航。
与此相同,其实图鉴和手机软件也是这个团队整个科普公益规划中的一部分。“不过现在图鉴和软件都不够全面,主要还是资料不足的问题”,黄恺驰说,“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更新,希望软件界面能够更美观,功能也更完善。不过最早也要这个学期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