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中山二院58岁医生跳江救出七旬阿婆:请别叫我“英雄” 大家都帮了把手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3-06-04第A3版 作者:任珊珊 发布日期:2013-06-04 阅读量:

“我不愿意成为人们所说的“英雄”。在我心里,像郑益龙那样为救人而牺牲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我这次只是换了一个场合去救人,不需要去拔高,一定要赋予什么意义。我希望正义能得到弘扬,人们不再冷漠,但不愿因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家人。”

上周五早上七时半,一位年过七旬的阿婆在广医一院附近掉进珠江。危急之时,一名路人跳江将她救起。

这位见义勇为者是谁?目击者的视频拍到了他的侧脸,原来他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江嘉昕医生。58岁的江医生是在上班途中见义勇为的,事后回到单位照常出诊。直到记者找上门,同事才知道这位公认的“谦虚好人”竟是救人英雄。

昨天,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江医生对一直等在门外的记者反复强调自己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出手帮了一把的普通人”。

他说,整件事中最让他感动的是路人接力呼救、在岸上施以援手,如果没有他们,自己就算救了阿婆,也可能因力竭遇险。

记者:您之前有过下珠江救人的经验吗?

江嘉昕:曾经救过溺水的人,但不是在珠江里,这回是我今年头一次下水。我在广州长大,知道珠江水底复杂,水深流速快,救落水者风险很大,我上一次游珠江,还是在四十多年前。但这次绝对不是盲目救人,我对自己的游泳技术有信心,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有可能把阿婆救起来。

上班途中正健身 听到呼救跳下水

记者:有目击者说您当时正在跑步,听到呼救声后,调头回来救人。能讲讲跳水救人的过程吗?

江嘉昕:做医生的工作很忙,只能趁上下班时间锻炼身体,我每天都要提前三四站下车,跑步回医院。那天跑到那段路时,突然看到有个中年女士在拦路人,大叫“有人掉进江里去啦,快救人啊!”听到这句话时我已经跑到十米开外了,赶紧往回跑,结果就看见有个穿黑色衣服的阿婆在江水里挣扎,快要没顶了。

说实话,在那种情况下,其他的东西也来不及多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跳下去救她。”

一跳下去,就感觉到水流很快,游起来费劲。我刚靠近阿婆,她马上伸手想抓住我,但人在江中如浮萍,加上老人家已没有力气,抓空了。我立刻拉住她的手,奋力往岸边游。

记者:把阿婆托上岸困难吗?

江嘉昕:很难。带她到岸边时我已经筋疲力尽,因为跳水前我快跑了十几分钟,体力不是很足。说起来真是幸运,阿婆落水的地方离岸边很近,加上很快被人发现进行救援。如果再晚一会儿,结果很难说。

到了救生梯下,我才发觉不妙:救生梯的梯间差距太大,阿婆踩不到上一层梯级,我也没法一只手把她托起来。那一瞬间真怕她站不稳,再摔进江里的话,恐怕我就没力气拉住她了。我灵机一动,憋气潜到水里,用头把她的身体顶了上去。

拼死“顶”阿婆上扶梯 岸上“很多人”施援手

记者:当时有人帮您?

江嘉昕:对。幸好有人伸手拉阿婆,要不然单靠我一个人根本没办法把阿婆救上来。我能听到上面有很多人的声音,都在想办法施救。事后回想起来,从最初呼救的那位女士,到后来拉阿婆上岸、照顾阿婆的人,大家都在一起想办法救人,这让我非常感动。

记者:听说您上岸后气喘吁吁,您身体有没有受到影响?您救人后很快走了,媒体要采访,您也不愿意多讲。为什么这么低调?

江嘉昕:上岸后我看到阿婆平安,就悄悄走了,因为还要到医院看病人。湿漉漉地回到医院,幸好办公室备有一套运动短裤来替换。晚上回家才告诉我太太和女儿,她们都很担心。因为跑得满头大汗时跳进江水,受了凉,到晚上有点发热,不过很快就好了。

被媒体发现后,我关了手机,在从化躲了一天(笑),但现在还是被找到了,你们很厉害。

救了人,我当然很高兴,但这真是一桩平常事,过去了就过去了,生活还要继续,我不愿意成为人们所说的“英雄”。在我心里,像郑益龙那样为救人而牺牲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相信,看见有人生命危在旦夕时,有能力的人都会选择去救人,这是人的善良本性。作为一名以救死扶伤为信念的医者,我这次只是换了一个场合去救人,不需要去拔高,一定要赋予什么意义。我希望正义能得到弘扬,人们不再冷漠,但不愿因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家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 群体救援很重要

记者: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形,您还会救人吗?

江嘉昕:会量力而行,有能力救就尽力救。岁月不饶人,这次救人都被叫成“阿伯”了(笑)。

记者:您从这次救人经验中,对落水救援有什么建议吗?

江嘉昕:要有救人的坚定信念,对自己的技能和体力有准确的评估,还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体救援很重要。

另外,现在珠江边装了不少救生梯,但每一层梯的间距实在太大了!别说被救者没力气爬上来,就是救援者,一手还要拉着落水的人,你试试能不能爬上救生梯?像我这样一米八的大个子,都险些栽在梯子前。希望能把梯级弄得密一些,别让救援功亏一篑。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