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特聘教授陈志明
善堂是潮汕地区民间的慈善形式,它其实是一个带有宗教性质的慈善组织,历史悠久,他们信奉大峰祖师,而教义就是教人做慈善。像汕头最大的存心善堂很有影响,1949年之前还有救火局专门救火,在民间遇到火灾、水灾等天灾人祸的时候雪中送炭,救助十分及时,不需要复杂的手续,民众家里有难可以随时找善堂帮忙。因此,在政府顾及不到的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因此很得民心,二十世纪初甚至随着华侨逐渐传到东南亚一带,追随者众。
“文革”期间,因为提倡“破除迷信”,曾经数度关闭了善堂。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政府才同意善堂重新开放,改名为慈善会,现在在造福民众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像这次的潮南火灾中一下募到这么多救命款,其实也是善堂文化在民间,人们信奉要多做善事的一种体现。
善堂传到海外,促进了大陆和海外的交流,像新加坡政府鼓励当地的善堂办起现代化的老人院,不分种族、宗教,只要是没有人管的老人都可以免费住进去,体现老有所养。潮汕地区不少善堂也有老人院,专门收留那些需要被帮助的老人,符合时代的需要。另外,在新加坡流行将骨灰放到善堂里,善堂也可以解决城市人凭吊先人安放骨灰的需要,由于善堂文化提倡做善事的理念是人心所向,所以就能够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