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孕育了汉高祖刘邦的“千古龙飞地”;一个是诞生了禅宗大师惠能的“六祖故里”。
位于苏北的沛县和位于粤西北的新兴,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位于发达省份的边缘地区,都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都呈现出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态势——去年,沛县跃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59位;新兴则成为云浮市唯一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县,经济总量位列全省山区县第二位。
探寻两地的发展轨迹、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不谋而合。从特色养殖业到特色金属加工业再到特色文化产业,相隔千里的新兴与沛县正在共同探索一条后发地区以特色谋赶超的道路。
■ 专家视点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周春山——新兴可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新增长点
广东的50个山区县中,新兴县总体经济排在前列。从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土地和经济环境等因素来看,新兴县具备明显的后发优势。但新兴目前交通设施未能完全跟上,这对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第二个不足是产业层次相对较低,虽然在全省山区县中相对比较发达,排名前列,但是整体的产业层次比较低。从整体上看,新兴县目前的产业基本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利润小、风险大、原材料简单;第三个不足是投资动力不足,对外来投资吸引力不够,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我建议新兴下一步要“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开创新的增长点”。
发挥优势,就是现有的优势要继续保持。第一是鼓励、扶持现有企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走多样化经营道路,提高档次,打响品牌,延伸产业链。第二要继续发挥旅游、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消费,扩大影响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投资力度。
克服不足,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状况完全改善前,提前做好整体规划,谋划好整个区域该怎么做、如何做。同时,改善服务环境,办事程序、城镇面貌等因素对招商引资的影响也很大。
此外,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有选择性地培育信息化应用、文化产业等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要依托六祖文化,拓宽盘活“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