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的提法一度深入人心,而这个提法本身似乎奠定了广州作为全国第三城的地位,在很多广州人看来,无论是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还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人口总量、城市竞争力等指标来衡量,要赶上北京和上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能够维持第三城的地位,对广州人来说也是感觉良好的。然而,关于广州要被天津甚至成都、重庆等城市迎头赶上,从而被挤出三甲之外的说法甚嚣尘上,广州的危机感也随之增加。
我们该如何看待上述广州要保住第三城的讨论呢?平心而论,城市之间呈现竞争态势并不稀奇,但是以第X城来定位一个城市,也许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下的产物。美国的纽约是国际金融中心,而华盛顿则是首都,两个城市并不会攀比谁的影响力更大,而无可否认这两个城市都属于美国的“国家中心城市”!由于两个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反而城市之间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至于三藩市、芝加哥这样的城市,其市民也不会相互攀比哪一个城市的“中心功能”更强,他们更关心的则是他们在所居住的城市是否可以做到安居乐业!那么城市产业发展的程度上是否存在竞争呢?答案依然是错位发展,例如芝加哥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该城市重点发展商品期货,与纽约华尔街并不存在直接的或者是恶性的竞争关系!由此可见,广州的所谓保住第三城的讨论,源于中国的城市在产业发展、城市定位上有高度的同构和相似之处,都声称说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因此,从与国际接轨的思维角度出发,我们无需太介意第三城地位是否会被其他城市取代,而应该着眼于建设具自身特色的城市,只要广州市民对安居乐业的满足程度处于较高水平就可以了,而市政府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广州的城市竞争力。
即使我们不把提升广州的城市竞争力与“第三城保卫战”挂钩,可是难以回避的现实是,我们还是存在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的,那么广州有何出奇制胜的法宝?首先我们需要盘点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何在?概括而言,民营企业比较活跃,民间资本比较丰富,市场发育程度较好,这都是广州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亮点所在,换言之,广州应该发挥自身所长,把上述优势有机融合到广州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布局上。
近期天津等城市在吸引大型项目投资的能力日益显现,加上这些城市的规划格局宏大,广州自然感受到被赶超的压力与日俱增。仔细分析,天津等城市在充分利用政府行政资源的能力上要远超广州市,以天津为例,因其靠近北京,政治资源相对丰富,这也成为许多国内外的大型企业争相选择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投资地的原因之一,而广州需要另辟蹊径才能实现与天津的错位发展,我认为广州不妨定位为要争当内外兼修的“双打冠军”,即既要强调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要重视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此格局下,广州的优势在于外向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得以协同发展。
在外向型经济方面,广州不仅仅强调出口的重要性,更要注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尤其是与港澳台地区及东盟地区的合作,在内源型经济方面,广州重视的是进口产品和服务对于拓展我国内销市场的积极作用,同时也通过与拓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把境外的诸如环保技术、城市管理、港口运营等管理模式在广州得以消化吸收之后再扩散至内地的其他城市,也就是说,广州既要重视广州制造(加工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转型),也要重视广州智造(通过广州的现代服务业的独特优势把包括东盟、港澳台地区甚至欧美地区的创意产业、创意管理模式有机地与内地众多的城市与广阔地区进行对接),广州从中所释放的经济能量将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在打造“双打冠军”的过程中,广州得以把最令广州市民骄傲的活跃的民营经济和丰富的民间资本乃至较好的市场发育程度等元素充分融合进去,而广州的城市竞争力也能够借此得到充分的提升。这也许比保住第三城的位置来得更加务实。
(作者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