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中大博雅首届毕业生逾九成继续深造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3-04-22第B06版 作者:林世宁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4-22 阅读量:

2009年,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试水”通识教育改革,这个以“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为教育宣言的学院自成立起便备受社会各界瞩目。今年6月,“博雅”2009级学生即将毕业,这四年他们是怎样度过的,首届“无专业”通识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何去何从?记者尝试从学生口中寻找答案。

首届32人中确定就业者不超过3人

博雅学院2009级共32人,班长小任告诉记者,虽然目前还有些申请国外学校的同学未拿到offer,但大部分同学的毕业去向早已确定下来,“保研的,考研的,出国的,找工作的,跟普通大学生一样”。

“确定就业的不超过3个,其他人都选择继续深造。”据小任介绍,班内超过半数的同学被推免研究生,再算上考研与出国的同学,毕业后直接工作的所剩无几。“比例跟文史哲毕业生差不多”,小任说。因为课程设置的不同,博雅学子毕业时所获得的是文学学位还是哲学学位等,取决于他们本科期间选修课程的类型,所以当他们应聘时,自己能拿到什么学位未最终确定,找工作时只能选择没有专业限制的职业,对于就业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麻烦”。

在四年的通识教育中,博雅学院学生研修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修读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语言。“这四年所学的课程对就业来说,准备相对不足,毕竟学的都是基础课程。”小任表示,与文史哲专业的学生相似,大部分同学都选择读研。但不同的是,博雅学院的学生在读研方向上的选择比较多样,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中文、历史、哲学、法学、社会学等专业继续深造。小任说:“本来这四年的课程设置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谈及博雅学院毕业生出国的目的,已经联系好国外大学的小吴告诉记者,学院还是支持大家走出去,但希望学生有目的,知道自己出国究竟是干什么,而不是跟风随大流出去转转。“现在还没决定留学结束后往哪方面发展,最希望读完博士回国任教,看在国外读书的情况再做决定,我不会留在国外,个人感觉还是国内的机会更多。”小吴说。

“分化”不在成绩上,更多是在兴趣上

作为极少数的一派,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同学不免让人生疑,如此选择是否跟自身成绩与学习兴趣有关?“工作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本来可以保研的,但家里希望他本科毕业就找工作”。小任解释道,除了家庭原因外,有的同学可能比较适合社会活动,因此早点工作会适合。“我们不会拿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他表明博雅学院学生的“分化”不在成绩上,更多的是在兴趣上。

小任曾去招聘会现场体验过,“总要给别人解释博雅学院到底是干嘛的”,小任坦言,虽然博雅学院成立时曾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此后很快就降温了,他们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还是很平静的。可毕业时仍有许多人不知道博雅学生究竟学的是什么,大家在找工作时都要再费一番口舌解释。

小任告诉记者,由于“博雅”是小班教学,外保时会比较吃亏,“很多学校要看成绩百分比,我们三十多个人算百分比是很吃亏的”。他表示,由于人数少,博雅学院的学生在按成绩百分比来排名的初试可能不太占优势,在需要较强的专业训练的笔试环节也可能不太占优势,但面试的时候基本上能弥补过来。“其实很多情况下是看中我们四年的积累”。

博雅学院2010级的小杨并不认为自己是别人口中所说的“天之骄子”,“其实中大很多人未必知道‘博雅’。可能别人会说我们比较浪漫,但我们对现实情况会比别人看得更深、更透彻些。”小杨坦言,在“博雅”浪漫的外表下压力反而会更大,而且对于专业训练的缺失,还需要自己去补回来。

四年“慢”生活:打定一个宽底子

对于接受通识教育的“博雅”学子而言,阅读是他们的基本功。小杨告诉记者,博雅学院很少用教材,一般都是老师列出书单,学生自行购买阅读。“一开始进来就读经典、学古典语言。”小任高中时是一名理科生,没读过太多课外书,但他进博雅学院后发现,文理科的学生其实都是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因为对于文科的同学来说,之前也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

小任告诉记者,由于是第一届,老师在教学进程中、学习中都会根据大家的反馈来调整,“每门课结束后学院会调整”。不仅是学生,对于老师而言,如何进行通识教育也是个探索的过程,仍处在摸索阶段。

在09级小吴看来,在“博雅”学习四年的另一大收获便是“打定一个宽底子”。像拉丁文和希腊语这两门古典语言,可能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接触,但在博雅学院却是必修课程。“在职业生涯中可能用处并不大,但每天两小时的预习复习时间,起码让浮躁无聊的大一、大二的新生们学会专注、知道怎么静下心来。对一个二十出头、刚接受完十余年应试教育的学生来说,大量的阅读无论如何都是好的,起码让他知道书本里还有那么美的东西,而且现在的就业也淡化专业了”。

小杨说,自己不会像其他专业的学生那么着急。“我觉得自己可以慢慢地想,在不断的阅读中沉静下来去找。我不一定去追求外面的很多热门的东西。”小杨说,博雅学院是“非常纯粹的”,不仅在课程上能学到许多有意思的东西,而且老师会从学理上跟学生探讨问题,不会流于形式,甚至让学生“混学分”。

“这个地方永远给我惊喜与动力”,作为第二届“博雅”人,小杨表示,进入“博雅”学习三年后,与自己当初设想的相比“没有落差,只有更好”。他坦言,院长与老师都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鼓励学生慢慢来,“少了很多没必要的压力,很自由、很开心”。

大三可选外院课程,大四还得上课

大四,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生活主旋律要么是考研,要么是找工作,而“博雅”09级学子们除了这两项之外,还得加上一项:“上课”。“我们大四下学期还有课,排得比较满”,小任告诉记者,博雅学院强调的是,大学四年要完整地利用起来,“毕竟它是完整的东西”。

虽然博雅学院的学子并没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但中山大学对于这个“试水”通识教育的新兴学院还是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博雅学生大三可以去选外院的课”,小任表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其他学院的课程。小任坦言,博雅学院第三年的课程会比较多元,有点“因材施教”的味道,“其实还是要补足专业训练的东西”。

博雅学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要求每个学生参加社团不能超过两个。小任表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是学院希望参加社团不要流于形式,浪费时间,而是认真地做好它。但博雅学生参加社团或获奖等一律不给加分。“我们评各种奖时,除了成绩以外,其他因素一律不考虑。”

【小链接】

博雅学院2009级部分课程

诗经

古希腊史诗

拉丁语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数学

书法

体育

英语

希腊文

但丁《神曲》

古文字

柏拉图

宋诗、宋词与两宋社会

科幻电影与后现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书

佛教治国教化传统

海外中国研究

主权问题研究

古典政治哲学

民主与爱欲

《史记》选读

古典乐理基础

中国传记思想研究

古典社会理论

古希腊医学哲学与中医思想

中国哲学导论

文学理论

美国联邦党人文集

商周史专题研究

西方哲学基本问题

帝国的法律治理

七至十九世纪的中国社会

中国古代文学(宋元)

专业日语

中国文学批评史

宋元学案

上古信仰与传统观念渊源

宋代政治制度史

早期西方现代(莎士比亚)

明代经济史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