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在绿化建设、家庭是否和谐、政府服务方面的得分比较高,尤其是家庭和谐,得到94分。”近日,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丘海雄通过详细解读《2011年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报告》,为来自市直机关、各区市发改系统的220名有关人员带来了题为《幸福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讲座,他指出文化因素是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软实力。
“在‘个人发展、生活质量、精神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公平、政府服务、生态环境’七个分项一级指标中,除之前说到的生态环境、政府服务等外,江门在个人发展、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得分还不高。调查也发现,江门的消费环境、生产创业环境还有待提升。”丘海雄说。
对于如何提升百姓幸福感,丘海雄十分看重慈善、宗教、体育等文化因素的作用,他透露,有数据结果表明,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礼俗活动、参加社区活动和乐于邻里交往对个人主观幸福感都有正向作用,“地方政府可以去发掘传统节日里有什么特殊活动,鼓励年轻人多多参加。”丘海雄表示。
据悉,丘海雄为中山大学广东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山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擅长数据的深入统计分析。下周四,他将继续带来题为“产业升级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讲座,通过比较2008年以来江门与珠三角其他地级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差异,讨论江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