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广东省卫生厅正式批准中山大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简称“P3实验室”)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病毒中和试验以及抗原抗体检测等活动。昨日,中大P3实验室负责人、中山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曹开源透露,目前中大P3实验室虽然没有取得H7N9病毒样本,但已经做好病毒分离、培养等各项技术准备,病毒一入手第一时间就会开展变异分析。
已对百余人展开技术培训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只有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实验室、农业部禽流感参比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和病原所以及香港大学、英国国家生物制品检定所等国内外少数几家科研机构拥有H7N9病毒毒株。
曹开源解释,病毒株局限于少数机构与目前H7N9病例数不多,从而导致病毒株有限有关,而广东目前没有从动物或人体中检测到H7N9病毒。因此,广东还没有H7N9的病毒样本。
为何在没有病毒样本的情况下依然申报对H7N9开展病毒实验的资质?曹开源表示,对H7N9病毒开展研究需要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包括细胞的培养等准备工作耗时较长,预先准备妥当可以加速病毒研究的进程,“等拿到病毒再培养细胞就晚了”。
曹开源透露,中大P3实验室4月7日申报对H7N9病毒开展研究,4月12日即获省卫生厅批复核准,目前已经对100多人展开了P3实验室的技术培训。此前,广东仅有华南农业大学的P3实验室能够开展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与华农的样本多来源于动物不同,中大的样本多来自于人体。
一旦获取病毒株或发现阳性病例,中大P3实验室将与已经公布的H7N9病毒全序列进行对照,“我们已经建立了变异分析技术体系,做好了引物,目的是为了检测抗原、耐药部位以及病毒的独立侵袭力是否产生变异。”曹开源说,假如抗原发生变异,将会改变抗体,需要改进疫苗的研制,因此储备相关分析技术意义重大。目前P3实验室已经做好了监测、诊断、变异变迁、分离培养的技术体系。
应扩大H7N9环境监测范围
目前,实验室每天至少做10份流感样本的呼吸道常见病毒全筛,“其中含有10种以上病毒的检测”,快速全筛一遍耗时约4-5小时。而为了快速获得标本,样本的采集从原来的医院送检改变为实验室派专人拿取,“为了应对H7N9,各个医院已经身负重荷,如此一来不仅及时,还可以确保获得病例的流行病学材料,明确其是否有禽类接触史。”曹开源表示。
而此前,在获得H7N9病毒引物后,中大便立即开展了回顾性调查,首日调查500份,之后每天检测将近100份流感样本,截至目前,累积检测几千份病例,调查结果均为阴性,“回顾性调查很重要,北京已经检测出带菌者,长沙也在回顾性病例中检出H7N9患者。”曹开源说。
曹开源认为,对于防控H7N9,广东现阶段应该继续监测流感病例,并储备应对病毒变异的技术,准备一切可能的临床治疗方案。
广东至今仍未发现H7N9阳性病例或携带有H7N9病毒的禽类。曹开源认为,这并不代表广东已经安全,他建议,为了及时准确定位H7N9病毒的传染源,加速对H7N9病毒全貌的了解,应该扩大环境监测的范围,“比如候鸟极可能是传染源,但具有迁移性,不好捕捉,采集难度很大,需要加派人手,扩大采样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