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千人面试中大 612人入围 3人成特优生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3-04-11第A12版 作者:刘黎霞 梁艳燕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4-11 阅读量:

15名教授“车轮战”,面试同一名考生;近千人参加面试,仅3人拿到“特优生”资格。昨日,中山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资格名单公示,612名学生入围,他们可获高考降20分被中大录取的待遇;其中3人更获“特优生”资格,即只要高考上重点线,就会被中大录取。参与今年自主选拔的中大老师们反映,今年的自主招生面试并没有遇到特别“偏”、特别“怪”的学生,但一些有超大阅读量、思辨能力极强的“小偏才”和“小怪才”还是让面试官们眼前一亮。

入围考生:近半扎堆广州名校

记者在中大本科招生网上看到,3名获得“特别优秀生”资格的考生,2名为人文学科类,分别是来自广州市二中和六中的文科生;1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是来自吉林的一名理科生。

昨日记者在公示名单上看到,获面试录取资格的考生共612名,外省与本省考生所占比例基本持平。不过,被录取的300多名广东本地考生中,近半来自广州市内各重点高中。其中,老牌名校如华南师范附属中学有28名学生入围,广雅中学和广东省实验中学则分别有22名和18名学生入围。

面试阵容:120名专家任考官

今年中大自主招生面试首次启用学科分类,即按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理科基础类、信息科学与工程类、资源环境类、医药类等7个学科大类进行自主选拔。7个学科分别设计了7种不同的面试方案。面试官阵容也非常强大,来自30多个院系、附属医院的共120名专家、教授担任面试考官。

特优生:上重点线就可被录取

今年该校还首推“特别优秀生”政策:首轮面试中有4名以上考官推荐者,可进入第二轮面试;再获80 %以上考官票数者,可成为“特别优秀生”。首轮面试当日,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医药类、资源环境类和信息科学与工程类5个学科的9名考生进入第二轮面试。但从昨天公示结果看,最后获得“特优生”资格的仅3名。

中大招生办相关人士介绍,获得自主招生录取资格的612名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中大投档线以上,可在已认定学科大类的前两个专业志愿中安排录取;高考成绩达到中大投档线下20分以内,且不低于重点线,在已认定的学科大类中安排专业录取;3名“特别生”,中大录取时,其高考成绩可降至其所在省份重点线,并对其指定专业录取。

据悉,中大招生办将于4月中下旬寄发资格通知书至考生所在中学教务处,具体“优惠”政策详见资格通知书。考生无需签订协议。自主招生最终录取名单将以教育部阳光高考公示为准。

面试解密

中大自主招生人文学科类组长李炜谈面试:特偏特怪考生没有 仍有牛人“震”到老师

不能说这些学生以后都会很强,但至少从面试环节可看出,其有很强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辨析能力,在同龄人中较罕见。个人觉得,这类学生是做学问的好料。

——中大自主招生人文学科类组长李炜

昨日,中大2013年自主招生面试人文学科类组长、中文系系主任李炜向记者讲述今年自主招生见闻。在这场号称“史上最严最认真”的自主招生面试中,他称虽没有招到想象中的特别“偏”、特别“怪”的学生,但一些有超大阅读量、思辨能力极强的“小偏才”和“小怪才”还是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老师各自打分,组长不知最后结果

李炜介绍,今年人文学科类在首轮面试分成三个小组,每组5名专家;到第二轮面试15名专家就并组,面试1名考生。这15名专家、教授分别来自人文学院、人类与社会学学院、外语学院和翻译学院等。他感叹道:“今年的面试是前所未有的严格和认真”。

在“二面”中,每位考生拿到两个小题,可任挑其中之一作答。每名考生有4分钟准备时间,并给足10分钟与考官互动。据称题目有难度,但多为开放式命题,没有绝对结论,学生可有充分空间发挥。李炜说,现场15位面试官各自打分,身为组长的他也不知道最后结果。

考生阅读量大,老师觉震撼

面试过程中李炜的惊喜不少,“我都纳闷,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他们怎么能读这么多的书?”

让李炜感叹的是其中两名特别“牛”的学生,他们阅读量之大,让在场的老师都非常吃惊。他称,考生看的是尼采、哲学方面的书,都是些学术含量很高的书。“不能说这些学生以后都会很强,但至少从面试环节可看出,其有很强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辨析能力,在同龄人中较罕见。个人觉得,这类学生是做学问的好料”。

偏才怪才没有,学生答题很成熟

李炜介绍,“二面”中有道题,“假定林黛玉活到80岁会怎么样?”他说,有考生的回答很有想象力。比如有考生答林黛玉会是个有才气的老太太,又设想她的晚年生活。有个考生的回答让李炜印象最深。这个考生先从悲剧与美感关系说起,“悲剧才是最美的,林黛玉就是悲剧的代表”,还说到鲁迅对悲剧的理解,“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坏给人看”,然后说林黛玉就是这样的代表,正因为她在那样的年龄离开,才使得红楼梦这么完美。

李炜说,这名考生完全没有提“林黛玉活到80岁会怎么样”,但作为出题人,他觉得该问题的精髓一下被答出来了。

李炜说,今年的面试“特别偏”、“特别怪”的考生没有,但有的考生在答题中体现出的人文抱负和思想成熟度,对国家命运、未来都有比较宏观的思考,不人云亦云,很别致,有自己的路数。所以他对每一个面试考生都说,希望自主招生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面试题

问:假定林黛玉活到80岁会怎么样?

答:悲剧才是最美的,林黛玉就是悲剧的代表。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坏给人看,正因为她在那样的年龄离开,才使得红楼梦这么完美。

点评(面试官李炜):完全没有提“林黛玉活到80岁会怎么样”,但该问题的精髓一下被答出来了。

考生个案

广州二中学生冯允鹏:笔试数学仅43分 面试凭6万字论文集成特优生

数学满分120分的试题,他只拿了43分,大题无一道能完整答出,总分以仅高出资格线3分的成绩“惊险”地拿到面试资格,却在面试中大放异彩,凭借6万多字的论文集敲开中大自主招生大门,成为今年中大自主招生考试仅有的3名“特优生”之一。他就是广州市二中高三学生冯允鹏。

看书是治疗自卑的唯一方法

冯允鹏就是在面试中“震”到李炜的学生之一。在二面中,冯允鹏抽到“想象的力量”和“童年与童话”两个题目,并展开滔滔论辩。

“看书是我治疗自卑的唯一方法”,在微博上,冯允鹏如此写道。他随手给记者写下曾经看过的代表书籍有: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年代的抒情诗人》、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和阿兰·罗布-格里耶的《在迷宫中》等。他还说,去香港二手书店淘书,每次都要买50本以上,每次花费在2000港币左右。

放弃“校荐”坚决“自荐”

冯允鹏在学校高三年级中排名前50,成绩不算最拔尖。由于博览群书,他放弃了中大自主招生“学校推荐”名额,选择了“自我推荐”作为唯一的推荐途径。

由一篇论文、一篇哲学类文章、一篇历史类文章和七篇文学批评组成的60多页论文集是他的自荐材料。有意思的是,其中一篇2万多字、筹备近两年、动笔耗时3个月的论文《关于报纸媒体应对城市文化空壳化现状的思考》,选取的研究对象正是本报广州读本“早茶”版,在研究思考纸媒在传播中的作用时,他还提出城市空壳化问题,并对广州城市文化底蕴给予较多关注。

特立独行的公民

文科生的人文关怀在冯允鹏身上也有明显表现。去年二中食堂饭菜涨价没有提前告知学生,冯允鹏发现后采取了理性方法来维护“一个公民的知情权”。“我就饭堂涨价发了个4000多字的长微博,结果被校内外600多个朋友转发。最后学校领导特意找我说明饭堂涨价的理由,并贴出价目表公示”。

冯允鹏想考中山大学中文系。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