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钥匙上的“福尔摩斯”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3-04-12第AII18版 作者:金可镂 刘竹溪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3-04-12 阅读量:

“你从阿富汗来。”福尔摩斯只抬头看了一眼华生,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后来成为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台词。而中山大学有一位老师,只要看一眼你的钥匙,就能指出你的性格、作品风格,甚至你跟情侣相互抱怨的根源。这是看相算命吗?N O!这是目前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师程乐华正从事的一项学术研究——— 钥匙行为推理。一串随身携带的钥匙,隐藏着主人的性格密码。

钥匙行为推理 让心理学艺术化

程乐华介绍,“钥匙行为推理”是心理学艺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套基于事实的行为推理方法,“钥匙”其实充当的是映射人内心和心理倾向的工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串钥匙就是一个信息载体:人与人如何沟通、人如何去拓展世界、人如何处理物品,其他物件也有这个功能,只是承载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不如钥匙。”

在程乐华看来,选择钥匙来做行为推理,“既有科学的逻辑性,又不乏艺术的奇妙感”,其理论依据“比较庞杂”,“社会资本、权利与空间关系、可供行理论等等,以及科学思维所要求的重复验证,都可以作为这项研究的理论支撑。”

“举个简单的例子,钥匙的数目和种类暗示着你所掌握的空间数量,越多则表示社会角色越复杂,从事行政工作的成年人通常会有一大串钥匙。”在程乐华看来,钥匙还象征着进入某一特定空间的权力,将自己房间的钥匙交他人保管,意味着对他人的信任和关系的密切,“从一个人是否愿意让他人拥有自己的钥匙,可以初步判断这个人的私人空间是开放还是封闭的。”

程乐华介绍,通过钥匙来反映主人性格特点,美国心理学家也有类似研究,“如果一个人把办公室钥匙和家庭钥匙分开放置,他很可能是属于那种把工作和家庭完全分开的人,而将二者放在一个钥匙环的人,往往会乐意在家里处理工作上的事。”

“科学推理,比算命还准”

程乐华从事“钥匙行为推理”已有一年多,他认为这项研究的学科意义是“心理解剖”,对单独的个体而言,通过钥匙准确定位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性格后,他能为对方给出事业发展和情感两方面的建议,“不过有的人找我给他做这个推理,只是想了解自己的内心而已。”

“这不是算命,是基于行为的科学推理,所以比算命还准。虽然也有概率问题,但以我目前的水平,基本能做到八九不离十。”程乐华说,目前他正以“钥匙行为推理”为基本工具,做关于双胞胎成长模式差异和夫妻互动关系的研究,“我们现在所做的,是通过案例研究来确认规律,希望最终应用到指导家长对小孩的教育,团队成员的合理搭配,以及伴侣之间如何和睦相处等方面。”

现场体验

8分钟 钥匙窥人

昨日,南都记者来到中山大学,见证“钥匙行为推理”的全过程。

在媒体工作的“志愿者”小杨掏出随身携带的一串钥匙,摆在程乐华面前。接着,双方围绕钥匙开始一问一答的交流互动:每把钥匙的用途,使用频率如何,钥匙环上的挂饰是什么来历,背后分别有什么故事……整个过程持续约8分钟。

沉默片刻后,程乐华开始推理:“环上有一把钥匙是用来打开家中柜子的,而柜子的锁早已废弃;其次,钥匙环上的卡通人形饰品是跟前男友的定情信物,而三年前你们已经分手。对于这些暂时失去使用价值的物品,你会一直保留,说明你接受外界事物的尺度和范围大,处理事情的灵活性较强。”

“有一把办公室储物柜钥匙虽一直带在身边,但只是在为同事寄存贵重物品的时候才会使用,这说明你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更多地倾向于为他人着想。”

“你现任男友喜欢只随身携带一把房间门钥匙,说明你与男友的相处模式是你更多地包容他,一般来说,使用‘独钥匙’的人偏向于简化和依靠别人处理问题。”

……

事后,小杨表示,程乐华的推断基本准确,“要是所做的推理能再细化一些,会让人更加信服。”

业内声音

研究很有趣 理论不稀奇

对于程乐华的研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李松蔚认为,原理不复杂,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学意义上的“行为”不光指身体动作,穿着打扮、姿态等都可以算作“行为”,呈现出内在的关联。心理学家可以基于这种关联对一个人的行为进行推理,但这种关联是基于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所以也不会百分之百准确。美剧《别对我说谎(Lieto m e)》里,根据眼神飘忽、摸鼻子等习惯性动作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就是利用行为主义进行分析的例子。

“选择钥匙作为切入点是一个很有趣的解读方式,因为钥匙确实蕴含了很多信息。”李松蔚说,“虽然原理一个心理学本科生也懂,但是要进行研究,就需要大量样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这个研究很有趣,不过它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应用层面,而不是理论层面。”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