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草根公益”让文化和感恩烽火相传(节选)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3-04-07第A09版 作者:钟琳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4-07 阅读量:

张科,一个小学五年级的老师,带着创作好儿歌的理念建立了“童声童气”项目,他希望孩子们能有属于他们的童乐与童声;中山大学的学生杨慧盈,号召创立了中山大学“创行布艺小镇”,为下岗工人穿针引线,帮助他们参与手工艺产品的设计和销售环节,获得收入;佛山武术推广志愿者总队长黄伟忠有着雄心勃勃的“太极拳慈善”理念,他希望将佛山推手这项运动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和企业,简便易学的推手既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丰富企业文化,两全其美……这些怀着公益理想的人们都是最普通的“草根”,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授人以渔,烽火相传,集结众力,共同发展”,这是广东省中艺文化发展基金会创办的核心理念。基金会创建于2012年6月,是广东省首家专注于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活动致力于倡导和贯彻“授人以渔,烽火相传”的公益理念。首届中艺“彩虹计划”旨在打造全新的文化艺术公益模式,以创新的赛制形式呈现更多属于草根的艺术文化。“彩虹计划”从启动至今,已有7个月时间,虽然一周岁时间还没到,但已画上了圆满的句点。“童声童气”、“中山大学创行布艺小镇”、“太极推手进万家公益大赛”等项目终选为第一批十佳项目,他们将获得中艺文化发展基金会提供的5万元扶持基金,继续耕种文化的土壤,让公益的理念开枝散叶。

对于中艺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创始人林大辉来说,公益是他的夙愿,为了全副身心投入基金会的运作,他把生意上的很多事务都转给了别人,他希望用金钱和精力去成就有意义的事情。对他来说,这次人生轨迹的改变水到渠成,“我希望能够搭建一个桥梁,帮助那些草根艺术团队成长和壮大”。

公益评选:

“让更多人得到文化艺术的润泽”

目前,中艺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彩虹计划”已经顺利拉下帷幕,经过多轮的淘汰与筛选,已有十个项目脱颖而出。上个月底,中艺文化公益沙龙暨十佳公益项目评选展示会在广州市流花东苑艺博馆进行,最终24强在现场展示着自己的风采,终选的项目范围包括体育、民间艺术、行为艺术、医学健康、手工艺术、残疾人文化艺术等方面,可以说每一个项目的团队都在用自己的视角挖掘艺术在生活中的可能性,在公益的平台传递真善美。

譬如项目“女性的声鸣”,创办者希望公益艺术活动通过视觉的形式来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让更多人关注女性在生存中所面临的困难;“封开文化公益”的团队成员都是在广州读大学的封开年轻学生,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见识和知识反哺家乡,启发家乡的孩子,在保存和延续封开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文化的新力量;“艺术小洲”的中大学子,希望通过商业的力量,搭建一个将青年艺术家与大众、文化艺术机构对接的互动平台,为青年艺术家提供稳定的创作资助等。看着各种不同宗旨和目标的草根团队百家争鸣,林大辉表示,“我的公益我做主,将艺术与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都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全民参与和全民选择”。

“我们作为桥梁,不做主观性的引导,希望走过路过的观众来决定和选择,决定权完全在观众手上,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这么一个场地空间,让他们现场展示,唱歌、跳舞、画画、摆摊都行。同时我们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如果企业家看到那个项目很合心意,还可以定向支持,拨钱或怎样都可以,也许活动的意义正是在此,如果仅靠我们一家去做,力量单薄,我希望更多的人都参与进来,让公益的力量一环一环地传递下去,让更多人得到文化艺术的润泽”,林大辉说。

“彩虹计划”从开始到结束,由7个主干人员负责,这7位同事都是义务劳动,完全没有工资收入,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林大辉一直强调,基金会不是属于他自己一人的,这是公共的资源,“我们希望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希望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模式,我们不是为了个人,为了公共利益我的脸皮也长厚了几分”,林大辉笑言。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