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中国食品报】下大力气科学减少塑化剂污染

稿件来源:中国食品报2013-03-07 作者:王薇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3-13 阅读量:

自从2011年5月我国台湾塑化剂风波以来,国内食品行业接二连三遭遇塑化剂危机冲击。世界各国都对塑化剂制定和采取了严格的审查和限制使用的法规及措施。我国是PVC和塑化剂的生产大国,多年来农业生产中农用地膜和塑料大棚的广泛应用,日常生活中塑料袋和塑料制品的泛滥使用,使塑化剂污染问题牵涉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从我国大中城市和城镇周边土壤、水源、空气以及所涉及的种植养殖业和终端产品中,都可检测到塑化剂,特别是从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与物料接触的塑料管、橡胶管、密封垫、橡胶圈、塑料容器、工程材料、保鲜膜中都检测到含量惊人的塑化剂。据调查,食品产业涉及塑化剂残留的产品数量大、覆盖面极广。为保障食品安全,减少塑化剂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避免食品产业遭遇塑化剂污染风波的冲击,建议:

扶持非邻苯类塑化剂产业

目前我国无毒、环保的塑化剂品种相当匮乏,非邻苯类的塑化剂产量不足工业塑化剂总产量的15%,其中生物可降解和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环保塑化剂品种更是罕见。国家应尽早采取积极措施,制定严格的限制含塑化剂塑料制品及橡胶制品使用范围的法规,实施强制性限制含塑化剂制品使用范围的措施。

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扶持非邻苯类环保塑化剂的研发投入,实施积极的扶持非邻苯类塑化剂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非邻苯类塑化剂工业,从源头上杜绝塑化剂对食品工业生产过程的污染。

制定塑化剂残留量标准

国家应尽快制定客观、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塑化剂残留量的标准,包括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中与物料接触的部件(管道、阀门、垫圈、容器、工程材料等)中塑化剂残留量的标准,医学用品、儿童和孕妇用品、食品包装及日常生活中与人体有密切接触的PVC制品和橡胶制品中塑化剂残留量的标准,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和食品添加剂中塑化剂残留量的标准。

完善塑化剂残留量检测方法

采用国标《GB/T21911-2008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检测方法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检测机构常用检测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残留量的方法,但采用该检测方法,同一批次被检样品在不同检测机构经常得到截然不同结果。调查发现,该检测方法存在若干不足和缺陷:试样处理方法不尽合理,检测结果无法准确反映试样中塑化剂残留量;外标校准曲线法定量易受实验条件稳定性影响,检测结果重复性差。因此,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塑化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建立科学、准确、灵敏、高效的适用于不同类型样品的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法,规范不同检测机构和相关行业对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确保被检样品结果的准确性。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