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许宁生表示,对高校来说,提高教育质量就意味着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至于如何衡量高等教育中的“高质量的人才”,许宁生认为主要看学生被社会接受的程度和为社会作贡献的程度。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们结合自己的事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积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培养优秀人才是根本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认为,在国家连年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情况下,高校应用好经费,把教育质量提升到新高度。
在许宁生看来,对国家和政府而言,发展教育本质上就是要解决人力资源问题。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提高国民素质,二是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他表示,提高国民素质是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应在基础教育甚至学前教育中就重视素质培养,不能到大学时才开始强调。
“在科研、教育和服务社会这三者中,最根本的任务还是人才培养。”许宁生表示,对高校来说,提高教育质量就意味着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至于如何衡量高等教育中的“高质量的人才”,许宁生认为主要看学生被社会接受的程度和为社会作贡献的程度。就高校自身发展来说,一是要考虑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二是整个学校要有准确定位,有自己的特色和明确的办学目标。据许宁生介绍,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中山大学的一个转变是更加注重本科生的培养,仅去年对本科生教学的投入就增加了17%,一批老教授、名教授亲自为本科生上课,同时还严抓本科生的课堂教学纪律。
多方面加强内涵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呼吁,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中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2年底,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中西部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重点建设一所地方高水平大学,中央财政进行专项支持。目前,14所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高校已经确定,但尚无一校承担“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从14所高校的情况看,一些学科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形成了鲜明的优势和特色,基本具备了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条件。为此,他建议在14所入选高校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科设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作为提升这些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执行院长任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现出了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信心。她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创办高水平的民办大学,用“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公益性办学方向,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全面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塑造特色,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地方的能力,为国家和陕西的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全国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张波就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交了一份提案。张波认为,现在的研究生过于追求职业设计,研究精神势必受到影响。同时,现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规模不断扩大,良莠不齐,能够招研究生的高校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质量。他表示,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要依靠各培养单位实质性、全方位掌握情况,根据自身情况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