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读书三年就考上清华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2-12-17第A18版 作者:徐静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2-12-17 阅读量:

龙康侯简介:

龙康侯(1912~1994),湖南攸县人,有机化学家。中国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在中山大学创建了高分子化学研究室,70年代末创建天然有机物研究室,率先开拓了中国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领域。历任湖南大学化工系、华南工学院化工系、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还曾于1956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专业组成员。

本报讯 中山大学昨日举行活动,纪念龙康侯先生诞辰100周年。龙康侯是我国有机合成和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同时在中山大学成立高分子化学研究室,为中山大学和化学系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留学德国,在精通德语之外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听起来都有些不可思议的是,被学生和朋友尊称为“龙公”的龙康侯,平生没有读小学的经历,在仅有三年的求学生涯后,就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

边玩边学进高校

1912年9月1日出生。中学在天津南开中学度过,初中只读了一年半就跳级升上高中,读完高中二年级就考入清华大学。其实,神奇的是,龙康侯根本就没有读过小学,也就是说,他读书三年后就通过出色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读书。

龙康侯的弟弟龙鹰厚告诉记者,“我们从小在农村,没人管,就等于被放养。有一年父亲夏天回乡避暑,他在交通银行工作。回来发现哥哥小学也没念,一直在边玩边自学。就说这样怎么能行,后来就把家兄带到了天津。当时要考初中了,家兄什么也不太懂。然后在一个暑假里,什么都学,什么都涉猎。后来一考,还真考上了初中。当时父亲管着叫‘猛火煮’,还说只有‘猛火煮’才有效!”

1932年,刚满20岁的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到上海交通大学任助教。1934年,他得到湖南省政府的公费资助到德国继续深造。1939年6月获得柏林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写本书挑不出一个错字

“他是非常典型的学者型,一是执着自己的专业,一是当领导的时候不以权谋私。”曾汉民说,与“龙公”共事,他给大家最深的印象除了踏实做学问之外,就是不争权谋利。那个时候龙康侯是化学系的三级教授,大家觉得他理应得到更加优厚的待遇,他也从未打抱过不平。1956年,国内评选教授职称的时候,按理说以龙康侯的条件,是很应该评上二级教授的,但是为了把这些机会留给老一批的教授,他安心当他的三级教授。即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评为院士,他也是淡然处之。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罗允康认为,以龙公的学术成就和地位是应该获得院士称号。他回忆到,中山大学老校长黄焕秋曾在校务会议上流泪说两件遗憾的事,一件就是没有坚持推选龙康侯申报院士。

龙康候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他先后讲授过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文献、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毒物化学等多门课程。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我国实施学位制之后,他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大批优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所培养的化学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人早已成为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家人回忆,龙康侯几乎没有周末,直到80多岁还在带学生。“有时候他站在凳子上翻资料,也不拿下来,我们都很害怕他掉下来。”

学生张敏介绍,龙教授是一个非常严谨和简练的人,他在自己写文章时写完了都会改很多次,加上他的语言功底好,自己写的书,居然在里面挑不出一个错别字,一字不改地出版了。“可见龙先生在治学上对自己是要求很严格的。”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