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副部长践诺广州主刀肝移植手术时称 医院不实施DCD吊销执照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2-11-12A13 作者:曹斯 编辑:黄爱成 发布日期:2012-11-22 阅读量:

南方日报讯 昨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亲自操刀,为患者做了肝移植手术,履行了去年他的承诺。

肝源来自一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个案。据了解,DCD的出现可有效避免“活体移植”的风险。黄洁夫透露,明年春节后,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中建立起来的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将在全国推广应用。具备移植资质的164家医院若不实施DCD,或被吊销执照。

捐献者捐出一肝两肾一对角膜

昨天上午10时许,黄洁夫“全副武装”走进中山三院岭南医院8号手术室。

此时,50岁的肝硬化合并肝癌病人早已准备就绪。这位患者已在医院等待超过2个月,患病超过10年,救命的肝源来自一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黄洁夫等人配合默契,切下了病人的坏肝。很快,患者被移植上来自捐献者的新肝脏。据介绍,该捐献者捐出了一肝两肾和一对角膜,可让3人重获新生、两人重见光明。

早在去年中山三院岭南医院在萝岗正式开院时,亲临现场的黄洁夫便承诺日后有机会就在该院亲自操刀一台手术。

38个试点医院完成捐献465例

作为国家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多年来为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不懈努力。

“由于我国‘脑死亡’尚未立法,西方国家采用的器官捐献标准与程序在我国不能实行,而国家层面又未建立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正规渠道,长期以来,移植主要依赖死刑犯器官捐献。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黄洁夫表示,器官移植事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破除对死囚器官的依赖,这就要建立符合社会伦理和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

2010年3月,卫生部与红十字会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据黄洁夫透露,截至今年9月30日,38个试点单位完成人体捐献465例,捐献器官共1279个,“其中广东超过100例,做得非常突出,尤其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系统。在试点过程中,我们还着手探索建立我国的器官捐献、获取和分配体系,也就是开始建立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

自愿捐献取代死囚器官或两年实现

据悉,我国每年急需移植挽救生命的患者众多,而器官紧缺是器官移植的瓶颈。“DCD”即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of cardiac death,DCD)的出现可有效避免“活体移植”的风险,也能更好满足患者器官移植需求。

全国由卫生部和地方卫生厅局认定的具有移植资质的医院共164家,却只有38家医院开展了DCD。“实际上,根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在已有的465例捐献中,脑死亡器官捐献(DBD)的只有9%,心死亡器官捐献(DCD)的有47.5%,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的有43.5%,可见DCD还是我们的方向。”“相信这样发展下去,约1到2年时间就可以取代死囚器官捐献了。”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