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为期两天的两岸三地“区域文化资源整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西樵山闭幕,研讨会上,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向参会的几十名学者介绍了《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的编撰经验。
这套被学界誉为“西樵民间四库全书”的丛书有近300种书籍,研讨会上首发了11种,剩下的将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中大博雅学院副院长程美宝表示,目前这套丛书拟列的300种目录也收不尽西樵的历史文化,西樵还有很多珍贵的文化资料散落在海外,下一步,中大岭南文化研究院还将赴海外收集西樵文献资料。
年内将有18种书籍出版
2011年6月,中山大学与南海区政府在西樵山康有为当年读书的三湖书院共建“岭南文化研究院”,而编撰《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则成为研究院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前日召开的研讨会上,有三种系列11种书共7000多册举行了首发仪式,其中“历史文献系列”有《西樵山志》、《西樵游览记》、《西樵白云洞志》等6种,“研究论著系列”有4种,“通俗读物系列”则有《南国古村金瓯松塘》1种。
据出版社介绍,在今年内,还将会继续出版历史文献、研究论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类共7种书,分别是《陈子褒先生教育遗议》、《黄飞鸿纪念集》、《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走近西樵自梳女》、《丝语——西樵蚕丝业口述史》、《西樵武林口述史》、《西樵天后信仰与地方社会》等。
丛书主编、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温春来说,整套丛书不仅有历史文献著作、研究论著,还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寻常百姓书写的家谱、契约、书信等文献和通俗读物系列。而目前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地方政府,还未有意识地根据这三大类别,对某个地域的传统文化展开全面系统的发掘、整理与出版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的开拓性、前瞻性与示范性。”昨日,北大、清华、复旦、武大、浙大、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两岸三地几十名高校学者齐聚西樵,研讨丛书编撰经验。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说,西樵这套丛书不仅给学界提供了研究岭南文化的大批学术资料,而且必定会使西樵受到海内外的高度瞩目。
赴海外挖掘西樵文化“宝藏”
在研讨会上,中大博雅学院副院长程美宝教授说,丛书的出版,不仅给学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是一项造福百姓、造福文化的工程。接下来,中山大学将继续花两到三年的时间完成丛书的编撰。
“不过,中山大学目前拟的丛书数目虽然高达300种之多,却并没有详尽西樵山的文化,还有大量的文化资料流落在海外。”程美宝说,晚清以降,西樵更是名家辈出,产生了一批在思想、艺术、实业、学术、武术等方面走在中国最前沿并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人物。
例如硕学鸿儒朱次琦、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一代武术宗师黄飞鸿、民族工业先驱陈启沅、清末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的戴鸿慈、岭南第一才女冼玉清、粤剧大师任剑辉、与张大千和溥心畲并称为“国画三杰”的黄君璧、国画大师邓芬、雕塑大师傅天仇、著名医学家罗元恺、著名出版商石景宜等。
这些人中,就有不少资料和作品流落在海外,比如国画大师邓芬,他大量的书画、篆刻、诗词等作品和个人物品均由其外孙收藏着,由于其外孙移民到了加拿大,这些文献也都带去了国外。
“这只是一个例子,西樵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作品都流落到了国外,接下来我们打算面向世界各地征集,对征集对象要一个一个地找,一个一个地做工作,希望能尽量将西樵的历史文献资料都收集回来。”程美宝说。
■ 会场好声音
西樵文化让有历史感的人流连忘返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
一年前我初步领略了这里的历史文化,这次是我第二次来西樵,这里浓缩了珠江三角洲的历史文化精华。这里有石器时代延续几千年的文化遗存,这里有桑基鱼塘的开发模式,这里还有湛若水、霍韬、方献夫等士大夫的学术思想与集团实践,以及近代民营企业萌发的五六百年的历史进程。这里使每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是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在此地开展岭南文化研究的重要保障,更是南海区、西樵镇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丛书是展现给世界和未来看的
丛书主编、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温春来:
我们希望将博大精深的西樵文化遗产全面发掘、整理并呈现出来,这是当代西樵各界人士以及有志于推动岭南地方文化建设的学者们的共同责任。这决定了《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不是一个简单的跟风行为,也不是一个随便的权宜之计。丛书是展现给世界看的,也是展现给未来看的,我们力图把西樵山文化这片浩瀚无涯的知识宝库呈现于世人之前,我们更希望,过了很多年之后,西樵的子孙们,仍然能够为这套丛书而感到骄傲,所有对岭南历史与文化感兴趣的人们,能够感激这套丛书为他们做了非常重要的资料积累。
希望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滨下武志教授:
明代著名学者、浙江人方豪曾说,“西樵者,天下之西樵,天下后世之西樵,非岭南之西樵也。”放到今天来说,西樵山文化也应该是用世界的视野去研习的。特别是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对地球文明与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此处的行为瞬间就能传播到遥远的另一处。《西樵历史文献丛书》用新的研究方法编撰了这样一套书籍,希望将来能够大量数码化、音像化地出版,在地球的任何一端都能读到。这套丛书是了解岭南文化、岭南民间社会经济的最好窗口。而且置于全球化语境下进行审视,很可能会成为我们现代人、未来人真实解读岭南文化的最好切入口之一。我希望这套丛书能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希望将来能与岭南文化研究院合作,翻译成日语等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