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难道就因它坐落寸土寸金之地
中山大学北校区,即原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866年的博济医学堂,是我国最早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1886年曾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140多年的传承与沉淀,让这所国内顶尖的医学院校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两校合并,为医科教育的发展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对于整体搬迁中山大学北校区为“医疗城”让路,中山大学北校区众多校友及在校生一片反对声,他们表示“震惊、难过、难以接受”。小梁是中山大学医学院2009届毕业生,如今他在美国波士顿一所医学研究所深造。小梁认为,中大医学院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它还承载了很多很多,悠久的历史,传承的文化,厚重的底蕴。学校图书馆的地下室还保存着731日军侵华的细菌战遗址,“这样的一所学校,怎么能说搬走就搬走呢?难道就因为它不幸地坐落在寸土寸金的中山二路吗?”小梁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小林认为,将母校搬走,无论在其原址建多少座现代化的大医院,都是一种损失。“中山医不只是一所学校,还是一种文化,是医学的摇篮与发源地。建更多的医院,造福更多的百姓是应该的,但不应该建立在牺牲这样一所百年医学名校的基础上,建医院难道就不能征用其他地块吗?”
教授———哈佛耶鲁都没因建设而被破坏
中山大学医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教授告诉记者,中山医在2002年已差点被整体搬迁至大学城,但在全校师生的极力反对下逃过一劫。这一次,不知道能否再次幸免。
老教授说,建医疗中心,造福于民,是大好事,但绝不能以牺牲医学教育为前提。中山医不但是一所医学院校,还是知识、历史的符号,不应该被破坏。诸如美国的名校哈佛、耶鲁等,都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市政的建设而被破坏。同时,这样将整所医学院校大搬迁,是个大动作,应该征求学校师生以及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不应该草率决定。
老教授还表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校址的搬迁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们在搬迁新校区的同时,还保留了老校址。与此同时,将一所附属医院也随着新校区一起搬迁到了新地址。
廖新波———大医疗城何必要占这弹丸之地
不仅仅是师生们反对,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同样认为此举不可取。廖新波昨晚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造一座这么大规模的医疗城,又何必非要占领中大医学院这块弹丸之地呢?
他直言,虽然自己并非“中山医”毕业,但也不赞同搬走“中山医”。廖新波告诉记者,为什么要把医疗城建立在东山口,就是因为这里以中山医为核心,本来就拥有强大的医学资源。中山医是临床、科研、教育的大基地,也是众多医院坚强的后盾,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品牌。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存在也早已超越了一所医学院校的范畴,它是整个华南地区医疗的精神支柱、标志与骄傲。“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如此大规模的医疗城,要有总指挥,没了中山大学医学院这个灵魂,是很不应该的”。廖新波还表示,无论怎样,都不应该牺牲掉“中山医”这个品牌。
中大校方———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慎重考虑
“中山医”是否已确定整体搬迁?昨晚中山大学校方发表声明表示,学校与各方就在东山口一带建设广州健康医疗中心一事尚处于初步接触讨论阶段,对于中大北校区医科发展调整的重大问题,学校将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深入论证,慎重考虑。“北校区搬不搬为时尚早,无论将来方案如何,中山大学北校区将继续作为中山大学医科的总部”。
中大还表示,学校将积极与各方互动,争取发挥中山大学医科医教研和人才聚集的优势,力争使之成为中山大学医科医教研整体综合发展的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