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闻网广州9月24日电 广州中山大学24日在学校图书馆举行“黄焕秋同志纪念文集发行暨铜像揭幕仪式”。
据校方介绍,黄焕秋的一生和教育、教育实践及中山大学紧密相连。他从1933年入读国立中山大学,直至人生的最后历程,先后在中山大学学习工作50多年,其中数十年在学校的领导岗位。他担任领导期间,为中山大学的发展写下辉煌的一页,也打开了中山大学再次对外交流、走向世界之路。
当天还发行了最新出版的《黄焕秋文集》,其中还收录了黄焕秋在中山大学工作的文献近80篇,内容包括大学管理、高校党建、高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思考和研究,体现了黄焕秋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负责公开发表稿件的审定及整个《文集》的统稿工作。他回忆,1995年,已是中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的他有一次在校道上碰上已经退休的老校长黄焕秋,老校长因地理系一位优秀的教师未能评上博导而伤心落泪,感叹有些人业务上很出色却没能评上博导,深感学校没能让优秀教师发挥作用而痛心。“从来没看见老校长在我面前哭,还是为别人的事情。”黄天骥感慨地说。
为展示黄焕秋的风采,学校还聘请专人设计和制作铜像,最终选址在中山大学图书馆五楼,供后人瞻仰和缅怀。铜像的揭幕仪式也在当天上午举行。
1935年,黄焕秋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抗战时期,中大由广州迁至云南,后来又再搬到韶关坪石,当时才20多岁的黄焕秋在时任校长的许崇清领导下出任中大新生指导员。从那时起的半个多世纪,黄焕秋历任中大教务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顾问、中山大学校友会会长、中山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等职,从年轻的革命战士到鹤发老人,一生与康乐园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1998年,因为在教育事业上的杰出贡献,黄焕秋获“中山大学霍英东成就奖”。颁奖典礼上,中山大学为黄焕秋校长送上了由中文系黄天骥教授亲笔书写的“南天星斗、学苑栋梁”匾幅,八个掷地有声的大字正是黄焕秋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