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托举哥”的“冲天一举”,将素不相识身处危急的小女孩举出生天,广州感动,广东感动,举国感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不自觉地步入了“生人社会”——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工作在同一幢大楼,或者行走的同一条道路搭乘着同一辆巴士,但我们彼此并不熟悉也不了解,来去匆匆擦肩而过。如何在“生人社会”本着公义、厚德和诚信构建相互信任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既是我们建设幸福社区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生人社会”中我们如何守望怎么相助?“托举哥”周冲的义举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平民英雄缘何受到高度关注
周冲“托举哥”的成名之路,也许是一系列的偶然。
6月3日中午,如果湖北孝感青年周冲没有路过中山大道怡东苑,可能就没有后面的“托举哥”传奇。
女友在广州打工,学了一手电焊手艺的周冲也来到了广州,事发当天,他正好与女朋友及侄子去找工作,路过怡东苑时,看到了惊人一幕:3岁女童琪琪脖子卡在花架铁栏上,身子悬空吊着,场面惊悚。
23岁青年周冲甚至是跳过人行道护栏去到事发大楼旁的,当时已经有很多街坊在设法救人。好几个人托起手想接住孩子,有人拿来被单,还有人往楼上跑,但大伙儿连靠近女童的路子都没有。“小孩看着已经没有力气了,原本握着花架的手都松开了,头还卡在上面动弹不得。”周冲见状不妙,也跟着人群往楼上跑,先上到二楼,发现阳台防护网打不开,再上三楼——三楼阳台防护网有个小出口。这时已经有好几人守在三楼阳台,因为出口太小爬不出去,个头小的周冲爬出去了。
三楼离地面10米左右,周冲悬挂在半空,步步惊心。如果不是之前做过4年的电焊工人,周冲也可能不具备悬空救人的技巧和勇气,也可能无法去完成那个托举的动作。
他的救人几步曲可以拍成电影:踩着防护网的最下一格来到琪琪正下方,看到琪琪喉咙正卡在栏杆上,口吐白沫,但伸手托不住琪琪;接着往上爬一格,一手抓护栏,一手托住琪琪的双脚往上顶;再往上爬了一格,单手托住琪琪,琪琪放声大哭,周冲出声安慰;有人进了三楼阳台从防护栏伸手抱住周冲的腰和腿,有人用绳子绑住他;周冲让众人松开他,又上爬一格到达防护栏的最高处,用一只手抱住琪琪。
救援行动中,周冲不是孤胆英雄,但他做的是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接着,警察破门进屋,五金店老板等人切开花架,众人合力完成了生死营救。11时36分上楼,到11时48琪琪被救下,周冲在无防护下悬空于三楼将近10分钟……
“平民英雄”周冲为何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当我们被越来越多的冷漠刺痛时,托举哥被我们“托举”起来了,这正好折射出社会对互助与关爱的热切渴求。有社会学家认为,我们捧出托举哥,反映出社会对道德滑坡的救赎。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如何打破陌路人之间的利益冷漠,构建互助体系,这是广州构建新型城市、和谐社会的必要环节。我们期待生人社会里的守望相助,期待涌现更多的“托举哥”。
让美德之花绽放羊城
亲爱的广大市民朋友们:
广州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素有守望相助、诚信友爱的传统。连日来,托举三岁小孩的“黄衣男”周冲、救人不留名的“凌志哥”、“诚信佳话”无人售报的报亭主人欧婆婆等一个个身边好人的出现,为新闻媒体关注,让广大市民感动。他们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而又普通的人,他们的行为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昭显着道德的力量。他们这些凡人善举,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此,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对处于危难中的人伸出友善之手,对处于困境中的人献出仁爱之心,积极热情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用爱心温暖社会,共建“幸福家园”。
大力弘扬“敢想会干为人民,和谐包容共分享”的广州亚运精神,讲文明、树新风、塑形象,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去,投身到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建设中去,共建“幸福广州”。
大力弘扬“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积极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营造友善诚信、笃行实干、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共建“幸福广东”。
“立君子之品,做有德之人”。让我们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相互关爱、相互礼让、相互帮助,积小善而成大德,让羊城处处绽放美德之花!
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6月12日
专家观点
曾德雄:建立生人社会伦理规范
广州市社科院哲文所所长曾德雄认为,熟人社会以传统道德为基础,熟人之间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社会联系,奉行的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道德规范。但现代社会逐步转变为生人社会,迫切需要形成生人社会的伦理规范。
如何建立新型的伦理规范,使生人社会的守望互助也成为人们内心的信条呢?曾德雄提出,生人社会应该是公民社会,应该以权利为最重要的基石,而不是以伦理道德为基石。每个人都是权利的主体,遵守公民社会的契约,形成规范。这样,彼此之间是陌生人,却都能遵守法制和契约,权利得到维护,这样才可能建立信任,实现互助。
谢俊贵:用红棉精神凝聚人心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谢俊贵教授说, 现在的广州整体上已经是一个生人社会,生人社会的关爱度低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周冲见义勇为的精神,说明我们社会中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对社会给予关爱。”
谢俊贵建议可以借助红棉精神来凝聚人心,提升社会关爱度。他说红棉精神有四层含义,即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不屈不挠,勇于牺牲;先人后己,乐于奉献;为自己的付出表达一种不计较。谢俊贵说,红棉精神不仅仅局限于英雄的认识,红棉精神是广州人大胆改革、不畏艰难,先行先试行动的提炼,是广州人关爱的表现。
刘继生: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生人社会里如何建立守望互助互信?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刘继生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首先要使人们养成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扶危济困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次,要有好的机制引导,比如政府要给予好人好事大力表彰,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和保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很关键的一点,还要大力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比如像见义勇为基金会这种社会组织,要让他们及时参与进来,在全社会形成互信友爱、助人为乐、互相帮助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岳经纶:应增强各群体归属感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岳经纶教授分析认为,生人社会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健康发展造成的。真正健康的市场经济,是应该与传统美德和文化相结合的。
事实上,市场经济在发展的时候,的确会形成分离人们的市场力,这个时候,由社会、政府和各种公权组织所形成的社会力,应该抵消这种市场力,将人们聚拢在一起。这样市场力和社会力互相约束,才是社会正常发展之道。
岳经纶表示,政府应该将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到社区当中。通过社会保障增强老年人、外来人员等各种群体的归属感。这就是一种 社会资本,政府应该大力去培育这种社会资本,自然而然,人们就会守望相助。从市民角度来说,政府应该建立相应机制,减低市民生存压力,让其有时间和精力真正融入周围的社会环境当中。
黄伟宗:媒体良性报道很有助益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伟宗认为,此次“黄衣男”能在临危之间毫不犹豫地冲上去营救一个原因之一就是社会风气的提升,互助精神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
他认为,给做好人好事的优秀个人发奖金以及授予荣誉称号是很需要的,建立一个很好的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互帮互助的行列。
黄伟宗称赞媒体对此事件报道的做法很妥当,媒体没有把所有功劳推给“托举哥”周冲,而是如实地还原当时的情景,把当时同样为营救琪琪做出努力的社区居民报道出来,让人们知道周冲不是孤军作战,而是有一群人都在付出,见义勇为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整个社会的好风尚。
他认为,媒体应该注重对好人好事的报道,让鲜为人知的好人好事见报,形成良性的氛围,在陌生人社会中构建守望互助的社会风尚。
学生观点
尽己所能 添光发热
广东商学院学生刘婉萍:周冲的行为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并不冷漠,也从不缺少“大爱”,陌生人之间能够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很多家长从小就告诉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对于陌生人,我们内心总会有所提防与警惕,怀疑他人的别有用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但只要我们都愿意相信“人性本善”,大家在看到他人有困难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都会尽自己所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那社会就会成为“爱的天堂”。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热情;少一点怀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事不关己,多一点我为人人,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